(幼儿有的画出来一个圆形的贝壳,有的画出来露出头的蜗牛,还有观察得更仔细的孩子还画出了蜗牛贝壳上的一些花纹 。幼儿普遍在露出的头上画了眼睛和嘴巴 。观察得细致的幼儿孩子头上画了两个触角 。有的幼儿还和小朋友分享了蜗牛走路的动态,爬着一动一动的就往前了)
老师:小朋友还有什么问题和疑惑也可以提出了来,看其它小朋友有没有答案 。
(孩子们提出了没看到蜗牛怎么吃东西,怎么听声音,背壳有什么用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但是通过观察也没有得到答案 。)
老师引导: 孩子们,你们提出的蜗牛怎么看、怎么听、怎么吃东西的这个问题我也不太清楚,你们觉得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得到这些答案呢?
幼儿:上网查询、问爸爸妈妈、看书 。
老师:那我们就分头去查资料,明天我们再来交流好吗?
四、分享交流,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
老师:你们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答案是什么?你是怎么找到答案的呢?
幼儿:我爸爸给我做网上查了的,我爸爸说蜗牛的视力很差,只能看一点点地距离 。
幼儿:蜗牛走路的时候是爬着走的,它会分泌粘液,让路湿一点,这样爬着走就不伤身体了 。那个白色的印子就是蜗牛分泌的粘液 。
幼儿:蜗牛的背壳是保护的作用,它怕光和坏人,看到强光或者危险的东西就把头缩进去 。
幼儿:我妈妈说蜗牛有它们自己的语言,碰碰触角就表示它们在说话了 。
老师:小朋友都说出来自己的答案,真能干 。接下来我们给蜗牛朋友画个像,把我们知道的都告诉别班的小朋友好吗?
老师和幼儿一起制作展板:我们的蜗牛朋友 。
活动反思:
教育内容的生成应基于孩子的问题需要 。孩子们的在观察蜗牛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说明孩子们在思考,在分析,需要得到一定的支持与帮助,这时如果老师视而不见,那么就会错失一次很好的教育契机,通过对孩子问题的分析和思考,确定生成蜗牛这个主题的教育活动,我觉得能够发展孩子的细致观察能力,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而且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大胆分享交流的能力 。
教师采取的行为策略应有利于孩子目前问题的解决和长远发展的需要 。在孩子们提出了有关蜗牛的若干问题之后,我采取了三个策略来解决问题 。首先我选择了采取了激发孩子仔细观察这样一个策略 。
这一策略主要是发展细致观察、带着问题去观察的能力,这样的有意识的观察是优良的学习品质,对孩子解决目前问题和今后的成长非常有帮助 。
第二,我采取了让孩子主动寻求答案的策略 。
这一策略主要是发展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的信息社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孩子们除了观察以外,还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家庭教育资源来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这一策略可以发展孩子用多种方法大胆解决问题的能力 。
第三个采取的策略是幼儿大胆分享和交流的策略 。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对蜗牛有了自己的认识,产生了表达和分享的需要 。于是我就采取了这一策略 。
这一策略的产生是为了让孩子在分享活动中充分表达和聆听别人的答案,发挥同伴互助学习的作用,对发展幼儿语言倾听与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有促进作用 。
这3个策略的解决既有利于目前问题的解决,又有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需要 。
教师隐性地指导是为了突出孩子主动地学习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获得的有关蜗牛的知识不是老师教的,而是孩子们自己通过观察和询问得到答案的,这样的活动充分调动了孩子的主体性,使他们成为问题的提出者和解答者,促进了幼儿的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在本次活动中,老师的作用是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了观察和交流的平台,发挥的是隐性指导作用,重在激发和调动幼儿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孩子体验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感受其中的快乐 。
- 大班音乐活动小精灵的舞教案反思
- 女生追男生的技巧女生追男生的十大禁忌
- 爱情左拐,我们右转
- 托班科学教案:小鸡喜欢吃什么
- 托班科学教案:自己的影子
- 大班安全活动教案:辨认安全标志教案
- 怎样科学为宝宝安排饮食
- 大班音乐活动小娃娃跌倒了教案反思
- 我们没有理由害怕自己太幸福
- 大班音乐活动小树叶教案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