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感悟人得救靠本能( 二 )


6
张鸣善《普天乐》:“风雨儿怎当?风雨儿定当 。风雨儿难当!”这三句话说出了人们对于苦难的感受的三个阶段:事前不敢想象 , 到时必须忍受 , 过后不堪回首 。
7
人生无非是等和忍的交替 。有时是忍中有等 , 绝望中有期待 。
到了一无可等的时候 , 就最后忍一忍 , 大不了是一死 , 就此彻底解脱 。
8
着眼于过程 , 人生才有幸福或痛苦可言 。以死为背景 , 一切苦乐祸福的区别都无谓了 。因此 , 当我们身在福中时 , 我们尽量不去想死的背景 , 以免败坏眼前的幸福 。
一旦苦难临头 , 我们又尽量去想死的背景 , 以求超脱当下的苦难 。
9
生命连同它的快乐和痛苦都是虚幻的——这个观念对于快乐是一个打击 , 对于痛苦未尝不是一个安慰 。用终极的虚无淡化日常的苦难 , 用彻底的悲观净化尘世的哀伤 , 这也许是悲观主义的智慧吧 。
10
我们不可能持之以恒地为一个预知的灾难结局悲伤 。悲伤如同别的情绪一样 , 也会疲劳 , 也需要休息 。
以旁观者的眼光看死刑犯 , 一定会想象他们无一日得安生 , 其实不然 。因为 , 只要想一想我们自己 , 谁不是被判了死刑的人呢?
11
习惯 , 疲倦 , 遗忘 , 生活琐事……苦难有许多貌不惊人的救星 。人得救不是靠哲学和宗教 , 而是靠本能 , 正是生存本能使人类和个人历尽劫难而免于毁灭 , 各种哲学和宗教的安慰也无非是人类生存本能的自勉罢了 。
人都是得过且过 , 事到临头才真急 。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上 , 仍然不知道疼 。砍下来 , 只要不死 , 好了伤疤又忘疼 。最拗不过的是生存本能以及由之产生的日常生活琐事 , 正是这些琐事分散了人对苦难的注意 , 使苦难者得以休养生息 , 走出泪谷 。
12
只要生存本能犹在 , 人在任何处境中都能为自己编织希望 , 哪怕是极可怜的希望 。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终身苦役犯 , 服刑初期被用铁链拴在墙上 , 可他们照样有他们的希望:
有朝一日能像别的苦役犯一样 , 被允许离开这堵墙 , 戴着脚镣走动 。如果没有任何希望 , 没有一个人能够活下去 。即使是最彻底的悲观主义者 , 他们的彻底也仅是理论上的 , 在现实生活中 , 生存本能仍然驱使他们不断受小小的希望鼓舞 , 从而能忍受这遭到他们否定的人生 。
13
请不要责备“好了伤疤忘了疼” 。如果生命没有这样的自卫本能 , 人如何还能正常地生活 , 世上还怎会有健康、勇敢和幸福?古往今来 , 天灾人祸 , 留下过多少伤疤 , 如果一一记住它们的疼痛 , 人类早就失去了生存的兴趣和勇气 。人类是在忘却中前进的 。
14
许多时候人需要遗忘 , 有时候人还需要装做已经遗忘——我当然是指在自己面前 , 而不只是在别人面前 。
15
离一种灾祸愈远 , 我们愈觉得其可怕 , 不敢想象自己一旦身陷其中会怎么样 。但是 , 当我们真的身陷其中时 , 犹如落入台风中心 , 反倒有了一种意外的平静 。我们会发现 , 人的忍受力和适应力是惊人的 , 几乎能够在任何境遇中活着 , 或者——死去 , 而死也不是不能忍受和适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