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脑开发实用记忆18法( 四 )


实验表明,让记忆者了解自己的记忆效果,即给予信息的反馈,往往能够提高记忆效果 。下面这个心理学实验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把被试者分成甲、乙两组 。主试者让甲组学生对一篇课文连续看4遍;让乙组的学生对同一篇课文看一遍,尝试背诵一遍,又看一遍,又尝试背诵一遍 。结果,一小时后,甲组只记得52.5%;乙组记得75.5%;一天后,甲组只记得30%,乙组记得72.5%;十天后,甲组仅记得25%,乙组仍记得57.5% 。
每次尝试背诵就是给予一次记忆信息的反馈 。为什么利用反馈效应的尝试记忆法能够提高记忆效果呢?这是因为反馈提高了记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
一篇材料识记几遍以后,总是有的部分已经记住了,有的部分还没有记住,或者记错了 。反馈信息就可以告诉你哪些部分已经记住了,哪些部分还需要加工,帮助你了解自己记忆的进度,记忆的难点,然后,你就可以针对难记的部分集中力量攻下来 。其次,反馈可以增强对记忆的自信心,从而给识记增添力量 。如果对一篇较难的材料,或者较长的材料诵读几遍以后,就发现已经记住了其中的大部分,这就会极大地激发学习动机,以及取得成功的喜悦心情,充满信心地去完成余下的记忆任务 。
当然,也可以在你识记几遍后,发现自己还没有记住,心中不免烦躁起来,这时你应该懂得:“烦躁情绪将干扰记忆,影响记忆效果 。”最好的办法是控制情绪,使自己心平气和,相信自己的记忆能力,或者这样想:“这篇材料难,是应该多记几遍才能记住 。”再其次,反馈在一定的程序上可以消除疲劳,维持注意力的集中 。闷着头一遍一遍地读,这种枯燥无味的重复诵读容易产生疲劳,时间一长,注意力容易分散 。
如果在记忆的过程中,时时有关于记忆的信息反馈给你,无疑会消除一些疲劳,或者使疲劳延缓产生,同时又可以使注意力不断地集中在识记上 。因此,尝试背诵记忆法比那种单纯反复地去念、去看、去写的单纯重复记忆方法好 。
比较记忆法
这是对相似而又不同的识记材料进行对比分析,弄清它们的异同以进行记忆的方法 。
比较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 。有比较才有鉴别,不经过比较,我们就难以辨明事物的特性、事物的本质,难以弄清事物的相互关系及异同 。比较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全面地识记材料 。对同类材料进行比较式阅读,会明显地收到全面了解材料、进行“立体”记忆的效果 。
(2)准确地识记材料 。记忆的准确性与最初识记有直接的关系 。如果输入大脑的信息有误,那么提取时必然不准 。而比较是达到准确记忆的关键 。
(3)深刻地识记材料 。很多识记材料之间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点,难以辨别 。在记忆某一材料时,如果找同类材料阅读参考,稍加比较,各自的特点就突出了,印象也会随之深刻 。
比较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对立比较法、对照比较法、顺序比较法、类似比较法等 。比较的基本原则有二:
第一,同中求异 。即在识记材料共同点之外找出其不同点 。比较时不要停留在材料表面现象的认识上,应着眼于它们本质属性的比较,抓住细微的特征进行记忆 。
第二,异中求同,即在识记材料不同点外努力找出它们的相同或相似点 。世界上的事物纷繁复杂,尽管表面现象千差万别,但往往有本质上的相同或相似点 。如果我们能找到它们,就会把它们记得更扎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