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敏芝的童话( 二 )


下一步的选择会是什么?
而处在一片叫好声中的魏敏芝 , 对自己的未来却有些茫然 。是导演张艺谋“还是应该继续读书”的话 , 让年仅14岁的魏敏芝 , 不久后选择到省城石家庄的精英中学 , 开始了新的学习 。然而 , 从相对封闭落后的农村 , 来到省重点中学读书 , 魏敏芝感受更多的不是女明星的那种荣耀 , 反而是前所未有的冲击 。
刚转学到石家庄精英中学时 , 魏敏芝不可避免地有些不适应 。此前 , 一直生活在农村的她说的都是方言 , 到石家庄后 , 同学们都必须用普通话交流 , 魏敏芝为此还闹过笑话 。
有一次上课老师提问 , 魏敏芝非常积极地举手要求回答 , 老师就把她点了起来 。没想到她那一口带方言的普通话 , 答案说不清楚 , 惹得大家笑成一片 。开始她还觉得诧异 , 后来才知道:是自己的普通话说的不标准 。此后她就加紧练习普通话 。在这个全新的环境里 , 意识到自己与其他同学之间差距的魏敏芝 , 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到了学习上 , 后来她又顺利考上了精英中学的高中 。
时光匆匆 。转眼间 , 进入了高三备考阶段 , 已经19岁的魏敏芝 , 把自己的高考目标告诉了老师:她想实现自己当导演的理想 。她认为中国这方面的最高学府是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国戏剧学院 , 她想到北京电影学院去应考试一试 。魏敏芝的这个选择 , 与她13岁时与电影的第一次接触着很大的关系 。那短短几个月的电影拍摄 , 在她身上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
因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 , 她认为自己更适合报考导演系 , 而不是表演系 。可当她决定去参加北京电影学院的面试时 , 没想到家人和老师都不太赞成 。
开始爸爸对魏敏芝说:你最好不要干导演这一行 , 别做这个梦 , 老老实实地去考师范类学校 , 将来像你姐一样教书得了 。魏敏芝一个劲地央求道:老爸 , 你让我试试嘛!最后爸爸被说动了:那好 , 你就花几个钱去吧 。姐姐也一直觉得魏敏芝不适合报考艺术院校 , 认为她老实、木讷 , 不会表演 , 同学们皆是如此看法 。
从外表上看 , 魏敏芝确实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人 , 而表演艺术类的院校招收学生皆比较注重形象 , 所以大家都如此认为:虽然魏敏芝在《一个都不能少》里能够成功 , 是因为她非常本色 , 但并没有表演艺术方面的天赋 , 那只是把她本色的东西完全展现出来而取得的成功 。但魏敏芝还是执拗地决定: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尝试一下 。
初考导演受挫
2004年2月 , 魏敏芝和其他许多抱有导演梦或明星梦的学生一起 , 前去参加了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专业课的第一次面试 。报考导演专业的有800多人 , 最后将录取几十人 , 让魏敏芝高兴的是:初试的考题并没有多少专业知识 , 她非常顺利地通过了 。但除了在13岁时主演了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外 , 魏敏芝并没有多少电影知识的储备 , 能否通过颇具难度的重在测试考生艺术功底的复考 , 她心里毫无把握 。
有个正好是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研究生的采访人员对魏敏芝道:你知道什么什么吗?说了一大堆电影专业的术语 , 说得魏敏芝云山雾罩地连连摇头:不知道 , 不知道……对方说:我帮你辅导一段时间吧 。遂借给魏敏芝一些关于电影创作基本认识方面的书籍 , 魏敏芝开始进行突击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