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小儿发烧的药物有哪些 宝宝发烧是常见病( 二 )


  • 小儿退热口服液,由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连翘、栀子、牡丹皮、黄芩、淡竹叶、地龙、重楼、柴胡、白薇组成,用于小儿风热感冒,发热恶风,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痄腮,喉痹 。
  • 小儿清咽颗粒,由玄参、蒲公英、牛蒡子(炒)、薄荷、蝉蜕、板蓝根、连翘、牡丹皮、青黛组成,用于小儿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头痛,咳嗽音哑,咽喉肿痛 。
  • 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
    2.2 作用较强、可用于高热的单纯清热退烧中药
    这一类中药往往含有水牛角、羚羊角等平肝熄风止痉中药,能够在清热同时定惊止痉,防止高热惊厥 。但是,此类药物的偏性较强,不宜长期服用,不宜过量服用 。
    • 小儿热速清颗粒,由柴胡、黄芩、板蓝根、葛根、金银花、水牛角、连翘、大黄组成,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咽喉红肿,鼻塞流黄涕,咳嗽,便秘 。
    • 小儿清热宁颗粒,由羚羊角粉、牛黄、金银花、黄芩、柴胡、板兰根、水牛角浓缩粉、冰片组成,用于外感温邪,脏腑实热引起的内热高烧,咽喉肿痛,咳嗽痰盛,大便干燥 。
    • 羚羊角颗粒,单味羚羊角,用于高热惊痫,神昏痉厥,子痫抽搐,癫痫发狂,头痛眩晕,目赤翳障,瘟毒发斑,痈疮疖毒 。
    • 清开灵口服液,由胆酸、珍珠母、猪去氧胆酸、栀子、水牛角、板蓝根、黄芩苷、金银花组成,用于外感风热、火毒内盛所致发热、咽喉肿痛、舌质红绛、苔黄、脉数者;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咽炎、急性气管炎等病症属上述证候者 。
    • 金振口服液,由羚羊角、平贝母、大黄、黄芩、牛黄、青礞石、生石膏、甘草组成,用于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符合痰热咳嗽者,表现为发热、咳嗽、咳吐黄痰、咳吐不爽、舌质红、苔黄腻等 。
    • 羚黄宝儿丸,由人工麝香,黄连,羚羊角,甘草,冰片,人参,人工牛黄,猪胆膏,丁香组成,用于小儿发热,惊哭夜啼,痰热咳嗽,泄泻,脾胃虚弱及消化不良等症 。
    小儿清热宁颗粒
    羚羊角颗粒
    2.3 在清热退烧的同时,能够祛湿化滞(感冒伴有消化系统症状,例如腹泻,便秘等)的中药
    这一类的中药往往含有陈皮、枳壳、藿香、麦芽、槟榔等祛痰湿、理气、消食药,选择时一定要注意辨证哦 。例如:
    •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由连翘,淡豆豉,薄荷,荆芥,栀子(炒),大黄,青蒿,赤芍,槟榔,厚朴,黄芩,半夏、柴胡、甘草组成,用于小儿风热感冒挟滞证,症见: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咽红肿痛,纳呆口渴,脘腹胀满,便秘或大便酸臭,溲黄 。
    • 小儿和胃丸:由荆芥、厚朴(姜制)、清半夏、苍术、广藿香、山楂、砂仁、黄连、麦芽(炒)、枳壳(麸炒)、大黄、朱砂等组成,用于小儿外感挟滞,腹胀腹泻,发热呕吐 。
    • 小儿至宝丸:由紫苏叶、广藿香、薄荷、羌活、陈皮、白附子(制)、胆南星、芥子(炒)、川贝母、槟榔、山楂(炒)、茯苓、六神曲(炒)、麦芽(炒)、琥珀、冰片、天麻、钩藤、僵蚕(炒)、蝉蜕、全蝎、人工牛黄、雄黄、滑石、朱砂组成,用于小儿风寒感冒,停食停乳,发热鼻塞,咳嗽痰多,呕吐泄泻 。
    • 王氏保赤丸:由大黄、黄连、姜淀粉、巴豆霜、川贝母、荸荠粉、制南星、朱砂等 。用于小儿乳滞疳积、痰厥惊风、喘咳痰鸣、乳食减少、吐泻发热、大便秘结、四时感冒以及脾胃虚弱、发育不良等症 。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小儿至宝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