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 , 特别是在四五岁的时候更需要和爸爸在一起 , 因为爸爸拥有宽厚的肩膀、结实的胸膛 , 还有在困难面前不会掉泪的坚强和勇敢 。
无论发生什么 , 爸爸的一句“放心吧 , 有我在”都能打消孩子内心的恐惧、不安和担忧 。
父亲是孩子的依靠 , 能给予他安全感 , 一个优秀的父亲 , 会成为孩子心目中崇拜的“偶像” 。
文章图片
父亲应该是孩子生命中第一个出现的男性形象 , 孩子成长过程中 , 多一些陪伴才能更多的了解他 , 多一些认同 , 才会带给孩子更多的自信 , 并且父亲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也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
莫尔豪斯大学的社会系教授ObieClayton博士说:“父亲对女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 比对男孩的影响更大 。 假如在生活中 , 父亲可以更高质量的陪伴他们的女儿 , 这些女孩在未来的道路上也会走得更顺利 。 ”
每一个孩子 , 都应该得到来自于父母双方的陪伴和认同 ,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 , 当他长大回忆儿时时 , 如果所有的美好都来自于母亲 , 将会成为终生的遗憾 。
北宋司马光虽然官居高位 , 但是他的生活却很节俭 , 对儿子的教育也是相当严格 , 他训诫儿子“食丰而生奢 , 阔盛而生侈”、“由俭入奢易 , 由奢入俭难” , 就是为了让他儿子不要成为一个奢侈腐化的人 , 要以俭朴为美德 。
在司马光的教诲下 , 他的儿子司马康从小就勤奋好学、俭朴自律 , 长大之后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
文章图片
苏联著名教育学教阿莫纳什维利说过:“父亲是孩子的知心朋友和导师 , 既严格又正直 , 言行一致 , 成为孩子的榜样 。 ”
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 , 有父亲陪在身边做指导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 即便你学识不多 , 但是做人做事的道理总可以传授给孩子 。
然而不是每个孩子成长中都有父亲的陪伴 , 作为母亲 , “父亲”这一角色的缺失要及时弥补 , 当面对孩子提出尴尬的问题时 , 妈妈要如何回答?
现在的孩子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多 , 信息量也比较大 , 如果孩子已经懂事了 , 他会根据得到的信息“展开想象” 。
文章图片
“是不是爸爸不要我了”
“爸爸是不是不喜欢我”
“爸爸和妈妈真的离婚了么”等等等等 。
与其让孩子这么胡乱猜疑 , 增加心理负担 , 还不如直接了当地告诉他 。
不管是离异还是其他原因 , 如实地告诉孩子 , 但大人之间的恩恩怨怨不要说给孩子听 , 最后一定要告诉他“爸爸永远都爱你” , 不要担心孩子无法接受 , 当你把问题跟他分析清楚了 , 反而会减轻心理负担 。
我有一个同事 , 就是单身妈妈 , 丈夫因为车祸不幸去世 , 五岁的孩子也问过“爸爸”的问题 , 同事不忍心告诉他 , 所以就说:“爸爸去了很远的地方 , 等你长大之后爸爸就回来了 , 所以你现在要乖乖听话 , 做个坚强勇敢的孩子 , 这样爸爸才会更喜欢 。 ”
文章图片
对于幼小的孩子 , 还不太懂事 , 即便是直接告诉他实情 , 他也未必能听得懂 , 不妨巧用“善意的谎言”保留他内心的美好 。
单亲妈妈一个人带着孩子很不容易 , 赚钱养家和教育孩子很难两全 , 但妈妈也要及时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 。
得知爸妈分开的事实 , 他的性格会更加内向孤僻 , 习惯性的把情绪藏在心里不表露 。
- 孕妇情绪波动大,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说说我这个高龄产妇的经验
- 父母平均身高161,女儿8岁159CM,医生:3件事常做,长高长壮
- 真正的勇者不是背后砸坏人家的东西而是学会解决问题:成长不容易
- 父母的“语言暴力”,是毁掉孩子的凶器
- 越聪明的孩子越难带!李玫瑾:若孩子有这些特征,父母就偷着乐吧
- 为什么孩子“随父姓”更普遍?冠姓权背后的意义,你可能还不知道
- 孩子为啥总说“累”?家长搞不清背后的潜台词,盲目回应危害大
- 17岁女儿怀孕惊慌失措,35岁美国妈妈应对出色赢得万千网友点赞
- 如果父母是这两种血型,生出的娃多是“聪明坯子”,看看你符合吗
- 开学了,最开心的或许不是父母……中国式老人带娃,看着让人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