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火的有哈利波特的歌 哈利波特骑着扫帚飞是什么歌( 二 )


【最近很火的有哈利波特的歌 哈利波特骑着扫帚飞是什么歌】在古人心中,神仙们不但居住在天上,还拥有“上天”的超能力 。因此,如果一个凡人学会“乘蹻”飞行,他就能超越凡人的局限性,“羽化而登仙” 。
早在三国时期,曹植就在自己的诗文中使用了“乘蹻”的说法,并把它跟仙、道联系在一起:
乘蹻追术士,远之蓬莱山 。
——曹植《曹子建集》
东晋葛洪则把“乘蹻”系统化,划分出三六九等,认为人可以通过乘坐不同的动物凌空飞行:
若能乘蹻者,可以周流天下,不拘山河 。
凡乘蹻,道有三法:
一曰龙蹻,二曰虎蹻,三曰鹿卢蹻 。
——葛洪《抱朴子·内篇》《西游记》中,寿星公以鹿为坐骑 。来源/电视剧《西游记》截图
在唐宋之前,“乘蹻”主要借助的是龙、虎、鹿、白鹤等动物,它们象征着吉祥和灵气 。
相比之下,“御剑”大概是“乘蹻”的2.0版,它的盛行更多受到明清志怪小说的推动:剑没那么稀罕,比“乘龙”“乘虎”更加接地气 。看上去,大众似乎都有学习“御剑飞行”的机会 。
除此之外,《西游记》中的“腾云驾雾”也可以算作“乘蹻”的变形之一 。宋代有“化作龙与凤辇,腾云驾雾”的说法 。“腾云驾雾”开始可能只是一种背景,是“乘蹻”伴随的仙气飘飘的状态,经过简化后,云雾成了直接的媒介,人可以踩着云雾飞上天宫 。
孙悟空和沙僧腾云驾雾中 。
东方有“御剑”,西方有“扫帚” 。在欧洲传统中,扫帚大概是女巫的标配 。但“女巫骑扫帚”其实跟生活的关联更紧密 。一方面,扫帚作为清洁工具,象征着对灵魂的净化;一方面,人们认为扫帚平凡又不起眼,女巫就算带着它走动,也不容易被发现;另一方面,中世纪的“女巫”定义范围很广,其中包含了一类“使用致幻剂”的女性 。扫帚头能够帮助女性将膏状的致幻剂涂在皮肤和身体黏膜上,从而营造出魔法的幻境 。这种致幻剂既与当时的宗教信仰息息相关,还刺激了毒品的形成 。
《哈利·波特》中,新生学习使用扫帚飞行 。对比之下,中国人所说的“乘蹻”显然更多是一种幻想 。毕竟,没有人见过真正的龙长什么样,也鲜少有人能与虎同行,更没有哪个正常人会在明知剑飞不起来的同时,踩在剑上假装飞行 。
既然“乘蹻”如此虚幻,古人为何还对它乐此不疲呢?
“身腾升天”的媒介
中国人的生死观念,在汉晋时期经历了一种转折 。
葛洪曾引《仙经》云:
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
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
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 。
“尸解”,是一种源自先秦的观念 。它的本质是“人死后肉体与灵魂分离”,其中按照人的生平、死亡时间又有等级高下之分 。“尸解”尤其强调的是:人死后会先到地下,也就是我们理解的“下到阴曹地府” 。
但自汉以来,道教出现了新的发展 。在儒生主导形成的汉代道教信仰下,“事死如事生”的葬礼体系出现了 。这种新礼制的核心思想是:人的灵魂最终可以上升到天界,由此获得永生 。
马王堆曾出土了一幅T型帛画,上面绘制了“黄泉-人间-苍天”的三层景象 。图中,一些像龙、凤的生灵牵引着一个平台,搭载着墓主人直奔天界的“天门” 。学界曾就这幅帛画到底是“引魂升天”还是“招魂入墓”展开了激烈讨论 。
可以看出,这时古人的生死观念正处于“尸解”和“乘蹻”共存的过渡时期 。
在东汉晚期的一座道教信徒墓里,考古学家发现,人的遗骨与一头“殉鹿”摆放在一起,并组成了“人骑鹿”的形状,表示墓主人死后可以乘坐鹿升天 。换言之,“尸解”在这座墓葬中已被省略,“乘蹻”成为墓主人死后唯一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