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什么意思?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赞美老师吗?( 二 )


在这个典故中 , 稻子的成长就是默默做事精神的化身 , 而且其头愈低 , 表明其愈成熟 。真正做实事的人 , 不会像稗草眼高于顶 , 高高在上 , 而是像稻子低头不语 , 埋头做事 。就此说来 , 学习桃李的“不言” , 就是要有一种脚踏实地做事的精神 , 只要勤奋努力 , 达致惠及他人的程度 , 就自然能够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赏 。
四是人格感召 , 道德吸引 。“桃李”的意象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有多重含义 , 它们既是最常见的果实 , 也是美好形貌的象征 。例如 , 唐朝张说在《崔讷妻刘氏墓志》一文中写道:“珪璋其节 , 桃李其容 。”“桃李”还被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 如《诗·召南·何彼襛矣》有云:“何彼襛矣 , 华如桃李 。”陶渊明更是用桃花源来描绘其设想的人间仙境 , 桃花是仙境中一个重要的意象 。不过在我看来 , “桃李”最重要的内涵 , 是其被用来比喻为人真诚笃实 。只有具备这样强大的人格感召力 , 才能感召人心 , 人们才会纷纷聚集在桃李树下 , 以至于踏出一条小路来 。
晋代潘岳《太宰鲁武公诔》云:“桃李不言 , 下自成行;德之休明 , 没能弥彰 。”中国上下几千年出现了无数的伟人 , 他们无一不是凭着自身的道德感召力 , 来获得民众的认可和称赞 , 并引领社会进步的 。颜渊赞美孔子:“仰之弥高 , 钻之弥坚 , 瞻之在前 , 忽焉在后(《论语·子罕》) 。”曹操在《短歌行》中这样赞美周公:“周公吐哺 , 天下归心 。”这都是在表达高尚人格的感召力作用 , 它是一种无声的力量 , 是最强的感召 , 可以说是无言胜有言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什么意思?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赞美老师吗?】 中国传统意象中的“桃李”一直还有另外一层意思 , 指的是贤才俊彦 。宋朝杨万里在《送刘童子》中说:“长成来奏三千牍 , 桃李春风冠集英 。”清朝金人瑞在《吴明府生日》中说:“菖蒲夜雨平郊埛 , 桃李春风动学墙 。”所谓“桃李天下”“桃李满园” , 这里的“桃李”讲的是桃李结出的硕果 , 即优秀的学子 , 人们常用“桃李之教”感念师德 , 这种表达是十分恰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