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长津湖》票房最新统计:突破52亿元 长津湖效应还在持续发酵

今年国庆档 , 电影《长津湖》上映 , 激发了观众强烈的观影热情 。 随着相关话题成为人们的焦点 , 影片的高口碑迅速传播开去 , 许多人把带家人看《长津湖》列为假期主要活动 。 影片票房一路飙升 , 已刷新近30项中国影史纪录 。 10月23日 , 在上映第24天 , 票房突破52亿元 。 截至目前 , 已有超过1亿人次观众走进影院感受这部战争史诗 , 长津湖效应席卷全国 , 还在持续发酵……
【长津湖|《长津湖》票房最新统计:突破52亿元 长津湖效应还在持续发酵】一次激发民族血性的历史回顾之旅
71年前 , 志愿军肩负着人民重托 , 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 , 跨过鸭绿江 。 他们身处恶劣残酷的战场环境 , 抛头颅、洒热血 , 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 这一战 , 打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万众一心的精气神 , 也在71年后的今天再次激发了中国人骨子里深藏的民族血性 。
该片制片人于冬邀请吴京出演《长津湖》时 , 正是吴京腿伤最严重的时候 。 吴京拄着拐 , 拿着刚拍的片子来辞演 , 你看我这样 , 能演战士吗?于冬却没正面回答:你不用现在回答我 , 先看本子 , 了解故事里这段历史 , 你就知道你应该演 。 没过几天 , 吴京主动找到于冬:还算数吗?我演!剧本看得我热血沸腾 , 特别想做点什么 , 而我能做的就是克服困难演好伍千里这个角色 。
《长津湖》的客观讲述 , 为大众制造了一次走进抗美援朝历史的机会 , 让人们在具象的故事中逐渐了解这场战争的来龙去脉 , 明白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 , 我们的后代就不用再打了的台词里的隽永情感 。 很多观众在观影后自发向银幕敬礼 , 久久不愿离去 。 也有人看一遍后恶补历史 , 再带着新思考二刷、三刷 , 不断咂摸其中的历史细节 。 还有很多人自发前往烈士陵园或英雄雕塑前献花 , 更有民众在杨根思烈士墓前摆上战斗机模型和照片……电影《长津湖》掀起一场回顾历史的热潮 , 引发全国民众对那次战役、那场战争以及一切人民英雄的纪念 。
一场跨越代际隔阂的观影交流活动
有影院经理分析 , 电影按目标观众不同分成低幼向、亲子向、成人向等 。 《长津湖》却打破这种区分 , 成了他从业这么多年来观众组成最全面复杂的一个作品 , 可谓全民向 。 电影院中有同龄朋友、同事相约的 , 也有陪孩子的 , 还出现了不少稀客——很多老人主动要求观影 。 这个情形让我想起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家人把去影院当成重大家庭活动的盛况 。 《长津湖》热映还带热了整个电影市场 , 各大影院再现久违的人头攒动 , 部分黄金场次一度出现一票难求的景象 。
网友silly专门选重阳节这天带老兵爷爷看电影 。 老人家全程在我耳边解说 。 开头伍千里带着哥哥骨灰回家的场景 , 他说和当年他坐火车送战友骨灰回家像极了 。 说着说着就落泪了 , 那是我第一次见爷爷哭 。 95岁南京老兵王世荣看到片中长津湖战役的情景情不自禁地喊出:我参加过这个战斗!整个影厅的观众齐刷刷地站起身来 , 为他鼓掌 。 在这一场场老少中青跨越代际的观影交流活动中 , 炽热的情感在话语间流动着 , 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在行动中传递……
走出电影院 , 看到灯火绚烂、高楼林立 , 我生出一种‘何其有幸生于中华’的自豪之情 , 这便是《长津湖》最好的‘彩蛋’吧 。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李政观影后感慨良多 , 我所能感受到的不仅有感动和振奋 , 更有一种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 尤其对于学生而言 , 《长津湖》就像是一堂深刻而生动的思政课 , 我们能以之为据、以修己身 。 它鼓舞我们秉承英雄遗志 , 不畏艰难困苦 , 砥砺开拓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