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这6种模型 用户分析模型有哪些( 二 )


所以正态分布模型,和RFM模型,刚好一个二维,一个三维的不同建模 。
正态分布模型,就是在两个维度比如利润贡献和人数两个维度进行建模,你会发现提供利润最多的那几个客户是少数,因为运营成本和突发状况造成没钱赚反而亏本的也是少数,而留下的大多数利润都是在一个恒定值附近的 。
那么根据这三种情况,我们就可以来分配运维的资源了,重点维护高利润用户,同时也要核心关注不给利润但是占据大部分公司资源的客户,要舍弃 。
生命周期模型
用户从进入产品,到彻底离开产品,即用户的生命周期 。线性流程为: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休眠期-流失期 。针对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用户,通过相应的手段进行激活,从而延长用户生命周期,达成产品目的 。用户生命周期长度也即产品生命周期的长度(不同产品说面向的的用户生命周期有所不同) 。
需求分析模型(Kano模型)
对人性的把握,是用户运营的基本素养 。人的需求的满足程度,会明显影响到运营的实际数据结果 。
关于实际需求分析模型,有很多,用得最多的是KANO模型 。
KANO模型用来分类用户需求,确定需求优先级 。Kano定义了三个层次的顾客需求: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和兴奋型需求:
基本型需求:基本型需求是用户对企业提供的产品/服务因素的基本要求,是用户认为产品/服务“必须有”的属性或功能 。当其特性不充足(不满足顾客需求)时,顾客很不满意;当其特性充足(满足顾客需求)时,顾客也可能不会因而表现出满意 。
期望型需求:期望型需求是指用户满意度与需求的满足程度成比例关系的需求 。期望型需求没有基本型需求那样苛刻,其要求提供的产品/服务比较优秀,但并不是“必须”的产品属性或服务行为 。
兴奋型需求:兴奋型需求要求提供用户一些完全出乎意料的产品属性或服务行为,使用户产生惊喜 。当其特性不充足时,并且是无关紧要的特性,则用户无所谓,当产品提供了这类需求时,用户就会对产品非常满意,从而提供用户的忠诚度 。
对于KANO模型,还可以进行五维划分,具体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