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后为大何意 无后为大是什么意思?( 二 )


意思是说:有人问孔子:“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
孔子说:“你以德抱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 。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抱怨 。”
也就是说,孔子反对“以德抱怨”,也不赞成以怨报怨 。
孔子的治国方略,提倡“德主刑辅” 。他认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不能只讲道德,没有刑罚 。对少数为非作歹,顽固不化的人,对道德不屑一顾的人,不要一味讲究宽容,要辅以刑罚 。
6

上句:言必行,行必果 下半句:硁(kēng)硁然小人哉
现代人提到这句话时,多半是把它当成“言而有信,注重承诺”的褒义词来用 。
但实际上,这句话在产生之初是带有贬义的 。
这句话出自《论语·子路》: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
意思是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
话说有天孔子和自己学生们聊天 。子贡问:师父,什么样的人才算是士?孔子说:能代表国家办大事人 。
子贡又问:那次等人的呢?孔子说:当然是人人都夸的人 。
他又接着问:那第三等的呢?孔子说:那些说啥就必须做啥的人,一看就是固执浅薄的,但是看在他不骗人的份上,算他个三等吧! 。
孔子的本意是要告诉人们一个人做事,应明辨是非,学会变通,不能死守指令 。
无后为大何意 无后为大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7
上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下半句: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相信这句话,很多女同胞和男同胞都使用过 。只不过通常都被男同胞拿来讽刺广大的女同胞 。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被认作是孔子不尊重女性的经典话语 。其实,人们对这句话的意思理解错了 。
这句话出自《论语·阳货》意思是:不成熟的女孩和品质差的男人都很难相处,亲近了会蹬鼻子上脸,疏远了就要埋怨你 。
孔子这句话其实并不是要贬低世间女子,而是作为一个男人一时间的感触 。
他可能觉得与异性和下人相处很难,并没有太多深意 。
可笑的是,孔夫子的一句感慨却被男权社会污化,成压迫女子的“尚方宝剑” 。
8
上句:父母在,不远游 下半句:游必有方
这句话,喜欢看“心灵鸡汤”的人们一定不会陌生 。
每当年轻人想要去闯荡世界时,父母总是会搬出这句话教育我们,叫我们留在家乡 。
但其实这句完整的意思是:父母在,不要远游,远游的话,必须告诉父母你要去哪里 。
实际上,古人并不反对年轻后辈闯荡世界,追求理想 。
只是说作为父母,只有知道子女们身在何处,才能安心 。
无后为大何意 无后为大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9
上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下半句:舜不告而娶,是为无后
这句算可能是被误解地最离谱的 。很多人根据字面意思理解成:不孝有三种,不结婚生子的罪最大 。
其实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没有尽到作为后辈的责任的罪最大!
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中,全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 。君子以为犹告也 。
当年舜想娶尧的女儿当老婆,但是心里估摸着父亲不同意,于是没说一声就直接娶了 。对此,孟子说:不孝有很多种,“无后”罪最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