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教孩子自我批评?小心陷入“讥讽性反弹”,掌握好“度”是关键( 二 )


回避社交 , 不善交际 。
过度自我批评的孩子总是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 所以在交际或是与人交往的过程中 , 孩子总是承受过多的压力 , 这让他们感觉很痛苦 , 慢慢地他们就会抵制社交 , 用过分的敌意来防御保护自己 。
容易出现心理疾病 。
过度自我批评的孩子容易因为达不到预期就产生强烈的自卑感、罪恶感 , 而孩子又不会找父母或是家人诉说 , 导致负面情绪的积压进而产生抑郁的情绪 , 导致身心健康的衰弱 。
总教孩子自我批评?小心陷入“讥讽性反弹”,掌握好“度”是关键
文章图片
何为"讥讽性反弹"?
总教孩子自我批评?小心陷入“讥讽性反弹”,掌握好“度”是关键】过度的自我批评产生的负面效应也可以借助"讥讽性反弹"来解释 , 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讥讽性反弹" 。
哈佛大学韦格纳教授作了一个实验 , 他告知参加实验者:"你们可以想任何事情 , 但就是不要想白熊" , 然后对参加实验的人记录实验报告 。
有个女士的实验报告记录如下:"我已经竭尽全力去想白熊以外的事物 , 但是想着想着我就会想起白熊 , 看到类似的东西都会联想到白熊 , 每当我想要赶走'白熊'这个念头的时候 , 它却总是出现在我的脑海中 。 "我们可以看到 , 越是限制大家不要去想某件事物 , 却反而容易将想法集中在那些事物身上 , 摆脱不了它们的影响 , 这就是"讥讽性反弹" 。
所谓"讥讽性反弹" , 就是指人们越是想要试图摆脱或是抑制某种想法或是事情的时候 , 大脑和意识却更加在意这个想法和事情 , 例如失眠者越想入睡 , 却发觉自己越来越清醒 , 忧虑的人想要摆脱忧郁却总是会出现更多忧郁的想法和事情 。
父母总是让孩子自我批评、指出孩子的错处 , 让孩子去找出自己的错误 , 避免再次发生 , 但是一直强调孩子做错 , 让孩子更加容易出错 , 长此以往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 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
总教孩子自我批评?小心陷入“讥讽性反弹”,掌握好“度”是关键
文章图片
如何正确地自我批评
自我批评是孩子自我认知和成长的重要手段 , 父母需要好好引导孩子做到自我批评 , 避免"讥讽性反弹" , 导致孩子出现心理和身体上的健康问题 , 那么应该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地自我批评呢?
丰富孩子的见识 。
因为孩子还处在成长阶段 , 对于外界和行为的认识还不到位 , 因此父母要创造机会让孩子去认识行为 , 例如给孩子讲故事、带孩子去参观博物馆、带孩子去旅游等 , 这些都能增长孩子的见识 。
客观地评价孩子的行为 。
父母批评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自身的情绪 , 客观地指出孩子的错误 , 告诉孩子为什么做错了 , 让孩子能够明白 。 而且在批评孩子的时候 , 要注意对事不对人 , 要肯定孩子好的行为动机 , 提醒孩子下次需要注意做好的地方 。
总教孩子自我批评?小心陷入“讥讽性反弹”,掌握好“度”是关键
文章图片
帮助孩子认识自身 。
有时候孩子出错不是孩子粗心 , 而是孩子确实没有把事情做好的能力 , 那么父母也要正确地告诉孩子这是孩子能力范围之外的 , 不是孩子的错 , 让孩子懂得要"量力而行" 。
鼓励孩子肯定自我 。
人无完人 , 任何人都是存在缺点的 , 所以父母要鼓励孩子 , 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优点 , 引导孩子学会自我肯定 , 当孩子做得好的时候及时鼓励孩子 , 给孩子信心 , 让孩子更加自信独立 。
任何一种好的品质如果过度了 , 就会适得其反 , 正所谓"过犹不及" , 还不如不做 。 所以 ,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 , 也要注意这一点 , 教会孩子自我批评的时候也要他们学会自我肯定 , 独立也要学会求助 , 勇敢要帮助他们识别"鲁莽" , 诚实但也要学会保护自己 , 善良也要让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 教育难就难在这个"度"的把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