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说端午安康的故事 为什么要说端午安康( 二 )


扩展资料
端午节起源之一: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端午为何说“安康”而不是说“快乐”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端午节里的爱国情怀
为什么叫端午安康因为端午节本是上古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的说法)的日子,在这一天说“端午安康“比较合适 。
为什么叫端午安康
端午节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源于自然天象崇拜,是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的 。
端午节是个悲壮的日子,是祭祀的日子,不应该互祝“端午快乐“,而应该互相祝“端午安康” 。
端午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有喝雄黄酒、佩香囊、挂艾草菖蒲等风俗 。
端午节来了,为何不能说端午快乐而是要说端午安康呢?端午节来了,不能说端午快乐,而是要说端午安康的原因是:端午节是在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五,此时空气中的湿度较大,天气又比较闷热,又正好逢在蚊虫出没的季节里 。人们在端午的节日里,向亲朋好友发送祝福,都会以端午节安康作为礼貌用语 。这也是出于对于身边人身体健康的关心,携带着美好祝福送给亲人、朋友 。
在古代的时候,由生态的环境又比较适合生物生存,像蛇、蜈蚣、蝎子、壁虎和蟾蜍等毒物也会大量繁殖 。在五月的时候,这些有毒的生物会出现在人类的生活中 。不小心被这几种毒物咬伤以后,由于古代的医疗条件落后,大多数的人非死即伤 。人们逐渐寻找到了这一规律,在五月初五的当日,人们就会在室内提前做好驱蚊驱虫措施,如打扫房间,喝雄黄酒,身体佩戴香囊,在室内燃熏艾,来避免身体被毒虫咬伤 。
在端午的节气里,天气中的雨水较多,大气中的湿度较大,天气又偏向于闷热,空气中的病菌也会到处传播 。古时候的人比较趋向于趋吉避凶,端午节当日也会选择到通风的地区躲避疾病 。古代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联络比较亲密,大家都会在端午节奉上真诚的祝福,来祈求一年的健康平安 。
端午节也是用来祭祀的节日,属于一个庄严而肃穆的节日,人们为了纪念跳入汨罗江的屈原,特意举办划龙舟,包粽子,纪念宗祠等活动 。屈原跳海是一段悲痛的历史,同时在人们心中也形成了一种精神,也符合中国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心理” 。把端午节安康作为一种祝福,更能烘托出端午节的真实意义 。
那么,你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风俗吗?
为什么端午节只能说安康,不能说快乐呢?为什么端午节要说“安康”而不是“快乐”,原来,端午是夏季(午月)的开端,阴历五月天气湿热多病毒疫疾,一直被古人认为是“恶月”,古人形容此间“五毒尽出”,蛇虫繁殖,易咬伤人,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 。所以端午节的主要民俗,包括饮雄黄酒、佩香囊、挂菖蒲和艾草、拴五色丝线、挂五毒图、挂钟馗像等都有驱除灾害、瘟疫,祈求平安、健康的寓意 。端午节可谓古代祛病防疫的重要节点,这也是为什么端午节的祝福语是“端午安康”而不是“端午快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