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殷墟考古和甲骨文研究最新成果发布( 二 )


邵家棚遗址位于殷墟宫殿区南部约2.5公里处 , 是一处商代晚期聚落 , 遗址内发现了由18座房址组成的3组多进式院落 , 以及由1座“中”字形大墓、23座中小型墓葬、4座车马坑组成的墓地 , 墓葬内出土多件带有“册”字铭文的青铜器 , 显示邵家棚遗址可能为晚商时期史官“册”族居住地 。
三、甲骨文发现与研究
甲骨文是早期成熟汉字体系文字的代表 , 也是殷墟作为商代都城的实证 。甲骨文于清末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 , 至今已发现约十五万片 , 经科学发掘的有三万五千余片 , 单字数量已逾四千字 , 内容涉及商代政治与生活的各方面 , 是重建殷商信史的直接史料 。殷墟甲骨共有三次重要发现 , 分别是殷墟内出土数量最多的完整窖藏小屯YH127坑、具有明确年代的小屯南地甲骨、史料价值独特的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 。殷墟甲骨直接证实了古史记载中“商”王朝的存在和安阳小屯为殷商王朝的王庭 , 将中国信史的上限提早了一千余年 , 开启了殷墟九十多年的考古与历史研究历程 , 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字学的革新与发展 。
一百二十余年的甲骨文研究 , 在甲骨文资料整理、分期断代、文字考释、商史研究、工具书编纂出版、人才培养等方面成果丰硕 。新时代甲骨学研究立足百余年深厚学术积淀 , 更加注重与考古学理论方法及多学科的结合 , 在推动思想史、天文历法、历史地理相关领域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 解决了数字卦问题 , 对中国传统哲学和思想史研究具有突破性意义和价值 。通过释读甲骨文记载的日月食资料 , 结合天文学推演 , 考订了发生于公元前1161年10月31日的乙巳日食 , 证明了殷人已经掌握交食周期 , 对于甲骨文断代乃至地日运动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结合甲骨文卜辞和山东滕州前掌大商周史氏家族墓地发掘出土的铭刻 , 确定了商代薛国地望 , 为商代历史地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支点 。甲骨文研究已经发展成为国际性学术课题 , 参与研究的学者遍布世界各国 , 著述卷帙浩繁 , 对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增进文明交流互鉴发挥了重要作用 。
(总台央视采访人员 田云华 任梅梅 张立雷 郭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