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资养牛项目 扶持青年创业养牛( 三 )


“张云德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他干劲十足,通过两年的时间,他就已经把肉牛养殖推上了正轨,这不仅得力于他敏锐的生意头脑,更得力于他吃苦耐劳的精神,目前,他的肉牛养殖场存栏100多头,每年能够出栏40余头,年产值40余万,对于一个才开始发展的肉牛养殖场来说,取得的效益已经非常可观,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那是不可预料的,张云德,当之无愧“残疾人自强模范”,也当之无愧“黄溪镇肉牛养殖状元” 。
谈及黔江区残联和黄溪镇党委政府给予他的光荣称号,张云德笑呵呵的说,“这些荣誉代表着党和国家对他的关心,代表党和国家对发展畜禽养殖让百姓富裕的举止的重视,他在以后的路途中,一定会虚心学习耐心请假,学习好肉牛养殖的各种技术,实打实搞好肉牛
张云德说,本来,肉牛养殖是富自己,区残联还给予他颁发一个“残疾人自强模范”、“肉牛养殖状元”,这更坚定了他发展肉牛养殖的信念 。谈及黔江区残联和黄溪镇党委政府给予他的光荣称号,张云德表示,他在以后的路途中,将实打实搞好肉牛养殖产业;待自己有一定的实力后,他将发展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让更多的乡亲参与进来,帮助他们实现小康梦 。
与回乡创业先进事迹相关的 文章:
1. 创业先进事迹材料
2. 自主创业先进事迹材料
3. 优秀青年创业先进事迹材料
4. 创业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5. 个人创业先进事迹材料

集资养牛项目 扶持青年创业养牛

文章插图
致富经养牛创业故事 致富经养牛创业故事
放弃高薪返乡养牛创业故事
“别看我的养牛场这么大,我只聘请了一个工人,加上我的老婆,3个人就能轻松管理 。可是以前,规模比现在小得多,却要聘请3个人才忙得过来 。这全靠买的粉碎机、小货车等帮了我的忙啊!”回顾创业史,李成敏感慨万千 。
李成敏多年在外打工,收入颇丰 。想到在外打工不是长远之计,2009年,他放弃高薪返乡创业 。当时,丰都县各级政府都在发动群众养牛增收致富,还出台了奖励扶持政策 。多方考察后,他决定兴办养牛场 。
第一年,他投资15万元,购进牛犊40多头,和本镇另外两个养牛大户一道开始了创业之履 。由于事业刚刚起步,资金短缺,无力购车等工具,他只能用板板车和摩托车运酒糟、玉米、牧草等饲料,人工切草 。
“当时路不好,我骑摩托车不知摔了多少次,受了多少次伤,但我都咬牙坚持着!”李成敏说,用板板车和摩托车运饲料,工作效率极低,聘请的工人也比较多 。
由于无经验,购进的牛犊品种差,加上无养殖技术,一年下来一算账,他和其外两家养牛大户一样,都亏惨了 。
面对严竣现实,另外两家养牛大户都偃旗息鼓了 。李成敏的亲戚也劝他刹车,但他性格犟,认定的路就要走到底 。
以后的日子,镇上凡是举办肉牛养殖培训班,他都积极报名参加,而且如饥似渴地从书本上学技术,经常思考琢磨 。
功夫不负有心人 。很快,他掌握了牛犊选择、饲料搭配、疫病防治等关键技术,养牛场的效益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养牛的规模也如滚雪球般发展 。
“养牛效益起来后,我把板板车换成了机动三轮车 。后来,又换成了小货车 。” 李成敏说,他把外出打工农民撂荒的土地利用起来,种了80亩草 。饲料的运回、牛粪的运出,都用货车 。“这为我节省了不少劳力和成本,收入也随之提高了 。2012年我出栏肉牛200多头,收入200多万元 。”
“养牛大王”沈秀华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