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培养孩子思维力能力 孩子思维训练三种方法( 二 )


发散性思维要求一题多解,供参考的答案有:
回形针除了可以用来“别住纸张”外,还可以有以下的用途:
1.可以让回形针利用衬衣口袋,别住“服务员”或“小队长”等标志;
2.可以用它代替发夹,夹住散乱的头发;也可代替领带夹子;
3.假如有很多回形针的话,可以把它们联结起来,成为链条;
4.可以把回形针的一头拉开,代替牙签,剔除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当然最好不要这么做);
5.同样可用它剔除地板、桌子缓和指甲缝的脏东西等等;
6.必要时,可以把整个回形拉直,当作鞋带使用——把它穿过鞋带孔扭结起来;
7.把回形针缝在窗帘布上端,代替窗帘圈;可将它别在纸模型飞机的头部,做重锤用;将许多回形针串联起来,还能做项链,等等 。
下面是一则成功的家教案例:【鼓励孩子“异想天开”】
儿子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数学老师让人捎口信要我们去,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件事:数学教学正进入直式运算阶段,学生们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从低位向高位顺序运算,惟独儿子别出心裁地从高位到低位进行逆向运算,经老师指出后,他竟顽固地一意孤行 。
我们回家盘问时,儿子振振有词:“左边算到右边是我想出来的窍门 。对听这么一说,我们意识到,儿子虽然违背规律进行运算,却透露出一种萌芽状态的独创精神 。
于是我们在对他的“找窍门”给予充分肯定之后,循循善诱地告诉他,对自己周围的事物要多方位地观察,对思维结果还需验证,验证的标准就是看它的实际效果 。然后,我们与他一起分析逆向运算的弊端 。最后,他口服心服地毅然忍痛割“爱”了 。
孩子总是要长大的 。父母不是包办替代,而是要充分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让孩子从小树立主体意识,从各方面给予他“参与”的机会 。记得小学三年级一次数学考试,儿子对其中一道文字题有异议,我们马上会面数学老师,家长和老师一起鼓励孩子要有勇气,大胆叙说,据理力争 。当确定孩子的异议是正确的时候,我们进而告诉他即使书本也有不正确的地方 。我们并不认为“听话”是好孩子的唯一标准,我们要求他对父母和老师也不要一味服从和依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