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眼里经常含泪水 我的眼里为什么常含泪水( 二 )


我在她的世界里徘徊着,不经意间,我来到了历史的残迹,他就是驰名中外的屈斗宫 。此时的他已不再是以往的他了,他已经换上了绿装,他是如此葱郁,如此苍翠 。他静静地贴在那里,正在向大地诉说那遗失的年华 。曾经的辉煌已经离他而去,留下的只是那几件破碎不全的瓦片和一些已经无法使用的制瓷工具而已了 。不过,它们好像并没有向厄运低头的意识,它们显得很积极,流露出一副复苏的神情,那是在为了伟大的复兴而努力着 。
刚想起步离开时,门底下的小生命引起了我的注意 。那只是一株小草?不,那是生命的呼唤,它穿过门缝,然后一直往上长,为古老的历史添上了一丝生命活力,我就这样一直被它的执着所震撼着 。
我怀着眷念之情出来了,此时,雨已经停了,太阳的微笑已露出来了 。雨姑娘她要走了,可我看得出来,她舍不得这里,太阳的微笑也察觉到了,他为了让雨姑娘开心的离去,主动和她为生物们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彩虹,那景色好迷人,很美,很美……
雨后的气息更加使我陶醉其中,不知不觉地,脚步已回到了起点 。眼前的老屋依旧还在,门前的两棵老树也依旧驻足于此,只是更加苍老了,只是……
我静静地沉思着什么,欲步不前,微风轻轻拂过我的心,那种感觉是安然的,是空荡的,还是……我说不清,只是任凭时间静静的流淌,流过我的心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那片土地爱得深沉 。她在我心中的位置永远是——最美的天使,我想依偎在她的身旁,静静的听她的诉说,直到永远,永远……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 艾青这首诗的全文是什么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写作背景:
《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11月17日,发表于同年12月桂林出版的《十日文萃》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 。作者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汇集于桂林 。作者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便写下了这首诗 。
扩展资料:
这首诗以“假如”开头,这个头开得突兀、新奇,有凝神沉思之感 。诗中的“鸟”是泛指,是共名,它不像历代诗人所反复咏唱的杜鹃、鹧鸪那样,稍一点染,即具有一种天然的特殊的情味和意蕴,而是全靠作者在无所依傍的情况下作出新的艺术追求 。再则,诗中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也和古典诗词中栖枝的黄莺、啼血的杜鹃、冲天的白鹭等大异其趣,它纯粹是抗战初期悲壮的时代氛围对于作者的影响所致,同时也是这位“悲哀的诗人”所具有的特殊气质和个性的深情流露 。
诗的首句集中展现了作者对土地的一片赤诚之爱 。在个体生命的短暂、渺小与大地生命的博大、永恒之间,作者为了表达自己对土地最真挚、深沉的爱,把自己想像成“一只鸟”,永远不知疲倦地围绕着祖国大地飞翔 。全诗表现出一种“忧郁”的感情特色,这种“忧郁”是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爱得深沉的内在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自民族的苦难,因而格外动人 。这里有深刻的忧患意识,有博大的历史襟怀,有浓烈的爱国真情 。
“为什么我的眼泪常含泪水”这句话出自哪里?《我爱这土地》
现代-艾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