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为什么要穿寿衣 为什么要穿寿衣( 四 )


逝者下葬前穿寿衣的数量也是有讲究的,一般比较流行的穿法是上七件下五件,如果逝者年龄比较大会增加寿衣数量,寓意着添福寿 。
一般寿衣的数量要是单数,上身要比下身多出两件 。在一些地区老人喜欢闰年制作寿衣,因为闰年比平年时间长,寓意着长寿 。
寿衣的款式比较特殊,一般寿衣的袖子会做得格外长,这寓意着子孙后代福禄绵延 。寿衣上一般不会安装拉锁或纽扣,而是用带子系上,这也是希望后代能人丁兴旺 。
一般寿衣的颜色红色偏多,寿衣里外都是红色寓意着逝者希望后代的日子能红红火火 。除了寿衣还有寿帽、寿鞋和寿袜等,其中寿鞋要在底部绣上莲花,头枕要绣上云彩,棺材中要铺黄底,身上要盖白色,这寓意着铺金盖银 。
寿衣的讲究还有很多,这些讲究是家人对逝者的祝福,也是逝者对后代的期盼 。从古至今无论寿衣如何改变,都寄托了家属对逝者的思念 。
为什么老人死后要穿寿衣3
寿衣的渊源
寿衣在古代称“殓服”、“禭服”,也即古人去世时穿的衣服 。受《礼记》等传统丧葬礼俗的影响 。古人对死者的葬礼非常重视,老人去世后先是小殓(净身穿衣),后是大殓(入棺安葬) 。
古人入殓时的讲究比较多,尤其寿衣的穿戴,常根据死者的身份进行着衣 。身份越高、年龄越大的死者,寿衣穿戴的件数越多,制作寿衣的材料也越贵 。春秋时期的古人葬礼上,就出现过缀玉的面罩、衣服等彰显逝者身份的寿衣 。
汉代皇帝、皇室、贵族的金缕玉衣,就是沿袭了春秋“缀玉寿衣”的传统,并在此基础上把寿衣分为金、银、铜缕玉衣三个等级 。曹魏黄初三年(公元222年),玉衣制度被魏文帝曹丕废除 。
近代汉族的寿衣,多沿袭清代冬衣的制法 。寿衣标配为:衣五件、帽一顶、鞋一双,此外还有衾、枕、首饰等配件 。寿衣花纹多为五福捧寿、凤凰牡丹等寓意吉祥的图案 。寿衣颜色通常为蓝色、褐色、咖色、红色等 。
现代人穿寿衣虽没有古代人讲究,但仍然保留着穿古装寿衣的传统,说穿古装寿衣是为了见逝去的先祖,从而得以认祖归宗 。受殡葬改革、移风易俗的影响,也有给故去的亲人穿生前穿的.衣服的,这类衣服虽然不是传统的寿衣,但因穿在逝者身上人们仍习惯称其为“寿衣” 。
人死后为什么要穿寿衣?
人死后之所以要穿寿衣,原因大抵有二:一是传统习俗的影响;二是人与人之间那份浓得化不开的亲情 。
传统习俗方面
传统习俗方面来说,国人最讲究的就是一个字“礼” 。孔子的“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以及传统丧俗中的“五服”制度,都是古人对传统丧俗的传承 。可以说在葬礼这件事上,国人沿袭古人“礼”的丧俗,是表现得最为彻底的 。
在传统葬礼上,国人向来讲究“寿终正寝”,以寻求心灵深处那份“入土为安” 。因此在老人生命垂危之时,子女要按照当地丧俗,为老人穿上新寿衣,让逝者干干净净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如果老人的寿衣是去世后给穿的,子女就会感到十分愧疚,认为没有照顾好老人的最后一程 。
从亲情方面来说
从亲情方面来说,子女为逝者其穿上寿衣,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慎终思远的伦理情感 。长辈去世,儿孙辈自是悲痛万分 。儿孙亲自为老人穿上寿衣,一方面表达了对老人难以割舍的情感,另一方面也是儿孙向老人表达最后孝道的机会 。
虽然为老人穿寿衣只是一个形式,一个生命终结的形式,但它能更好地让人们认清生命的短暂 。老人的丧礼就像是一个饯别礼,是我们还活在这个世界的人对一个要去另一个世界的人最后的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