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为什么写长恨歌 白居易写长恨歌的背景

白居易有感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以诗歌的形式写出了《长恨歌》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任盩厔(今西安市周至县)县尉 。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事 。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没 。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于是,白居易写下了这首长诗 。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 。陈鸿同时写了一篇传奇小说《长恨歌传》 。
【白居易为什么写长恨歌 白居易写长恨歌的背景】
《长恨歌》简要赏析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此诗可分为三大段,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惊破霓裳羽衣曲”共32句为第一段,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生活、爱情效果,以及由此导致的荒政乱国和安史之乱的爆发 。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共42句为第二段,写马嵬驿兵变,杨贵妃被杀,以及此后唐玄宗对杨贵妃朝思暮想,深情不移 。从“临邛道士鸿都客”到“此恨绵绵无绝期”共46句为第三段,写唐玄宗派人上天入地到处寻找杨贵妃和杨贵妃在蓬莱宫会见唐玄宗使者的情形 。
白居易的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 。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其诗语言通俗 。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 。有《白氏长庆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