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子米的药用价值介绍 黍子米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黍子米的药用价值介绍 黍子米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文章插图
黍米为禾本科植物黍的种子,主要分两种类型,以秆上有毛、偏穗、种子黏者为黍,秆上无毛、散穗、种子不粘者为稷 。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被列为五谷之一 。它营养丰富,且含糖量较多,具有供给热量、保肝解毒作用 。在中医中黍米被列为具有“补中益气”作用的食疗佳品 。
别 名:糯秫、糯粟、糜子米
性 味:性平,味甘,无毒
主 治:泻痢、烦渴、吐逆、咳嗽、胃痛、小儿鹅口疮、烫伤
适宜人群:体弱多病、面生疥疮、阳盛阴虚、毒热、毒肿者等
黍米根:性温,味甘,无毒;主益气,补中 。
黍米叶:性温,味苦,无毒;降气,治咳嗽,退热 。
黍子米的药用价值介绍 黍子米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文章插图
优质黍米闻起来具有清香味,无其他异味 。严重变质黍米会变成粉状,碎米多,闻起来微有霉变味、酸臭味、腐败味或其他气味 。选购黍米时,可以抓一把黍米两手轻磨,手上沾有糠面的为新黍米,若无糠面且有黄色沾在手上的,即为染色或者掺假黍米 。
【药典精要】
【黍子米的药用价值介绍 黍子米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李时珍说:黍即稷之黏者,也有红、白、黄、黑几种 。三月种的为上时,五月即熟 。四月种的为中时,七月即熟 。五月种的为下时,八月才熟 。白黍米的黏性次于糯米,红黍米黏性最强,可以蒸着吃,也可煮粥 。《名医别录》中记载:丹黍米,主咳逆、霍乱、止泻、除热、止烦渴 。黍米在中医中药中被列为具有“补中益气”食疗价值的食品 。
小儿鹅口疮:黍米50克,炒黄炒熟,煎汤取汁,涂治在鹅口疮上,每日2次 。
补肺止咳:黍米100克,核桃仁15克(打碎),将黍米煮成糊粥,加糖内服即可 。
烫伤烧伤:黍米研末烧灰,用适量的油调和,外涂在伤口处,可止痛消炎,不留痕 。
黍子米的药用价值介绍 黍子米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文章插图
黍米脂肪中富含棕榈酸、廿四烷酸、十七烷酸、油酸、亚油酸、异亚油酸等,均有利于生长发育 。具有降低血脂、软化血管、降低血压、促进微循环的作用,可预防或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对高血压、高血脂、心绞痛、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的防治极为有利 。
黍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含量高出粳米1倍,蛋白质中有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醇溶蛋白等种类 。所含淀粉略低于粳米 。脂肪含量高于米、麦,近似玉米,具有较高的食疗功效和价值 。
调补代谢:黍米中含粗蛋白16%、淀粉59%、油5%(脂肪酸为棕榈酸),还含有多种米、麦中所缺乏的氨基酸,对调补机体代谢十分重要 。
促进消化:黍米中所含的粗纤维、灰分、黍素等物质有促进消化、滋补身体等功效 。
除热止泻:黍米主益气,具有和中止泻,除热解渴的良好功效,能够止霍乱下痢,利小便,除烦热 。
疗疮解毒:黍米可以治疗水火烫伤、烧伤,对小儿丹毒的治疗也有明显的疗效,清火解毒,退热疗疮 。
黍子米的药用价值介绍 黍子米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文章插图
我国民间不同地域的百姓对黍米的吃法不同,但都有着特殊的风俗,一般将黍米制成面粉,再制成油炸糕,无论逢年过节,还是男婚女嫁,都要用“油炸糕”来款待亲友和客人 。传统小吃“驴打滚”就是用黍米中的黄米制成的 。黍米还是酿造黄酒的最好原材料 。
黍子米的药用价值介绍 黍子米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