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70岁老人的亲身经历,宁愿短寿,孤苦终老,也不跟孩子住在一起


矛盾|70岁老人的亲身经历,宁愿短寿,孤苦终老,也不跟孩子住在一起
文章插图

01
在传统的观念当中“养儿防老”和“长命百岁”一直是我们的追求。
如果我们只看表面毫无疑问这两者皆是有福气的体现。可如果我们能够仔细思考相信我们就能看出当中的“矛盾”。
养儿防老没有错因为父母抚养了孩子孩子也该回过头来感恩父母赡养父母。
但是倘若加上了“长命百岁”那问题就来了。因为养老的矛盾只会随着老人寿命的增加而逐渐激化。
【 矛盾|70岁老人的亲身经历,宁愿短寿,孤苦终老,也不跟孩子住在一起】为什么古人会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为什么“老无所养”的情况频频发生
原因很现实没有人能够长时间地照顾一个老人哪怕这个老人对孩子特别好孩子也未必能对老人同样的好。这就是人性的问题。
有心理咨询师提出了一个观点不孝和薄情的人性是无法克服的。人类天性当中的惰怠感决定了他们“精致利己”的选择。
如果你照顾过老人或者你已经成为了老人相信你也会明白“养儿防老”就是一句空谈。至少在今时今日孩子和老人住在一起都会发生矛盾更别谈是养老的问题了。

矛盾|70岁老人的亲身经历,宁愿短寿,孤苦终老,也不跟孩子住在一起
文章插图

02
70岁老人感慨卧床多年如果可以选择宁可短寿也不跟孩子住在一起。
杨大伯刚退休那年就遇到了车祸幸好没有伤及到重要的部位顺利抢救了过来。可是车祸留给他的却是后半生的瘫痪。
由于老伴走得早所以杨大伯只能寄居在大儿子家看着大儿子的嘴脸做人。没办法哪怕是父母也不得不看儿女的脸色做人。
而杨大伯也知道自己动弹不得无论是上厕所还是做什么事儿都需要别人来服侍。这最容易激发矛盾。
果不出杨大伯所料在他64岁那年儿媳妇首先提出了自己的“不满”认为杨大伯就住在大儿子家而不去二儿子家住实在是有点不公平了。
住在大儿子家吃穿用度都需要大儿子一家来花钱。而二儿子呢基本很少来看望杨大伯甚至对已经瘫痪的杨大伯特别抗拒。
因此这个家庭就出现了两个特别激烈的矛盾。一个是瘫痪的杨大伯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另一个是两个儿子之间对于“赡养”杨大伯而争执不休的矛盾。
无论是哪一个矛盾都不好解决。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只不过世间无两全之事儿自然就没有妥善的解决办法。

矛盾|70岁老人的亲身经历,宁愿短寿,孤苦终老,也不跟孩子住在一起
文章插图

03
杨大伯今年已经70岁了身体不好总是患病。而大儿子就跟二儿子玩“踢皮球”的游戏不是今天你把责任推给我就是明天我把责任推给你反正没有人想承担对杨大伯的养老责任。
看到这样的场景杨大伯也只能掩面痛哭人老了还要遭这样的罪实在是一种不幸。
如果可以选择杨大伯宁可短寿甚至在出车祸那年就走了也不想苟活于世看着这些不孝子的嘴脸做人。
每当亲戚来看望他杨大伯总是说这么一句话如今虽然还活着可内心早已死了。有些时候活着比死去更要痛苦。什么长命百岁天伦之乐都不过是骗人的谎言罢了。现实远比想象得要残酷。
做人做到了这个份上还真的没有任何意义了。除了看着儿女们相爱相杀看着儿女们满心不孝其余的美好和幸福貌似成为了泡影。
人老了很多事儿也看透了什么名利钱财什么家庭孩子什么晚年美好这不过是自己给自己画的“大饼”而已。
所有画的“大饼”永远都不会成为现实。不孝、孤苦以及痛心这才是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