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压岁钱清单:利好三胎,把给出去的压岁钱加倍赚回来

急于求得成效、更看重眼前虚名的时风,不仅体现在了职业竞争上,也体现在了给压岁钱上 。

压岁钱|压岁钱清单:利好三胎,把给出去的压岁钱加倍赚回来
文章图片
图/肖振铎压岁钱清单
文/青丝
发于2022.1.17总第1029期《中国新闻周刊》
岁聿云暮,又到了家长们准备压岁钱的时候 。就像每年的五一、十一,那些社交媒体账号头像总是抱臂而立的金融白领、码农、前台Lisa,需要根据各自的亲友圈子提前做好预算,准备好赴婚宴的份子钱一样 。今年很多地方倡导就地过年,但可以获得补贴的打工人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既回不了家,收入也不尽如人意,压岁钱又躲不过去 。
早年有一个压岁钱指南,教导回家过年的打工人,在年终奖不够理想的情况下,如何经济实惠又不失面子地发压岁钱 。具体做法是谎称临时受单位委派,须出国公干十天半月,不得不推迟回家过年的时间 。最好假称是去一个经济发达、钞票面额比较大的国家 。如韩国、日本 。然后兑换一些这些国家的钞票,装进红包分给亲戚家的孩子,金额既好看,又花不了几个钱,可获得一种让他人眼热羡慕的意外效果 。
相比过去,打工人还能以时间地点不合适、无法回家为由,省下一部分压岁钱,现在连街边菜贩都用二维码实现远程收款了,即使去到天涯海角,也躲不开亲友群里那些“嗷嗷待哺”的晚辈 。而且只要红包金额未达到期待,网络对比的便利性,就可能暴露当事人在收入方面的捉襟见肘 。那种进退失据的两难处境,让人想起王尔德的金句:“年轻的时候,我以为钱是人生最重要的,现在我老了,我懂了,确实如此 。”不是过来人,很难总结出这么沉痛的领悟 。
每近年边,社交媒体平台上就有一个“全国压岁钱地图”被疯转,各地压岁钱标准从几百元起,到两三千元也不稀奇 。还有一个很应景的短视频:一个小学生在点钞机前,把过年收到的红包拆开,清点有多少钱,验证有没有假钞——不少人看完都表示,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感到沮丧 。这一场景也很符合理查德·道金斯提出的“模因”概念:人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会像生物一样变异进化,有着自己的生命力 。
过去,压岁钱的内卷化远没有这么严重 。我幼时,每年收到的压岁钱从没超过10块 。除了自家人给的那部分,亲戚给的压岁钱,也不由我支配,因为要像送礼一样循环利用 。亲友之间你给我的孩子,我给你的孩子,大家把压岁钱作为一种流通的介质,使人际亲情结构的关系,在春节这一特殊时刻变得更为鲜活 。
当然也有为了能在未来某一时刻兑现回报的“前期投资” 。我有一次收到母亲工友给的一块钱压岁钱,怕上交,就偷偷留了下来,没向大人汇报 。没过多久,这个工友托我妈从菜场给她带一把青菜,她以为我妈知道她给过我压岁钱的事,一两毛钱的青菜就不用再付钱了 。结果我妈收了她的菜钱,她觉得我家很不懂人情世故,当场说出她曾给过我一块钱的事 。我妈觉得很难堪,回来痛骂了我一顿 。
如今是一个奉行资本效率至上的时代,所有人都被视为一个无法从分母上剥离开来的分子 。日本畅销书作家养老孟司的《傻瓜的围墙》说:“人类大脑变得更加强大,某种欲望就会没有止境 。对金钱的欲望就是典型,没有穷尽 。”与此同时,社会发展加速,同样的付出也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产生同样的预期 。像以前一分投入即可换来同等的收益,现在可能要投入两分才有一分回报 。于是,急于求得成效、更看重眼前虚名的时风,不仅体现在了职业竞争上,也体现在了给压岁钱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