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面对疫情,不要“emo”不要慌!


未成年人|面对疫情,不要“emo”不要慌!
文章插图

【 未成年人|面对疫情,不要“emo”不要慌!】资料图:1月8日,郑州一核酸检测点完成任务后,志愿者与医护人员合影留念。韩章云 摄
减少无关信息的输入,接纳自己的情绪,获取调节负性情绪的方法……
连日来,多地疫情引发人们关注
隔离足不出户,生活暂时停摆
多重压力下,需要治愈的不仅是身体
心理的疏导,同样也很重要
专家开出“心理处方”17日的天津疫情防控发布会上,心理专家李洁对疫情下如何做好未成年人及家长心理调适给出一些具体建议。
比如,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孩子家长,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孩子被感染不是家长的错,没有必要过分责怪自己和他人。可以通过视频、语音的方式向亲人、朋友、心理治疗师表达情绪;通过视频与孩子的沟通,安抚孩子的情绪等。

未成年人|面对疫情,不要“emo”不要慌!
文章插图

资料图:1月15日,天津市河东区蓝山园社区居民在进行第三次全员核酸检测。中新社发 金立冬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除了天津,河南、陕西等地出现疫情时,多种形式的心理援助工作也迅速展开,包括成立心理干预专家组、发布多条咨询热线、举行科普讲座等等……在多地的通报和发布会中,也都提到了“心理干预”的重要性。
“最多的时候每天打进来的电话在400通左右,其中最常见的问题是防疫相关政策的咨询,以及隔离期间的焦虑、烦躁、失眠等心理问题。”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主任苏艳丽说。
“我们在倾听和理解的同时,适时予以分析和引导,让他们情绪得以缓解。
为什么不能忽视它?很多人都喜欢说“emo”这个词,但在疫情之下,一些情绪如果不能及时进行调整和干预,极易产生心理问题。
专家介绍,面对突发的疫情,会让人产生不同程度的一系列心理和行为上的反应,比如心慌、烦躁、坐立不安、抑郁、焦虑、恐惧、自责、内疚、无助、失眠等。
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心理防护至关重要,在这其中,对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群体的心理疏导也特别需要注意。

未成年人|面对疫情,不要“emo”不要慌!
文章插图

资料图:1月15日清晨,一位天津市民正在进行核酸检测。中新社采访人员 佟郁 摄
在河南本轮疫情通报的确诊病例中,有一定数量的老年人。河南省卫健委应急专家库心理援助组专家张建宏建议,老年人普遍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给予他们体贴入微的医疗护理服务和鼓励,会提高老人的自我价值感,以及治疗依从性和自信心。
此外,加强和老年确诊患者的心理沟通,多倾听老年患者的心理诉求、心理压力,尤为重要。“尽可能抽些时间多陪伴一下老年患者,重新建立老年人心理上的稳定化。”

未成年人|面对疫情,不要“emo”不要慌!
文章插图

资料图:1月13日,天津市民有序进行核酸检测。中新社采访人员 佟郁 摄
而在与奥密克戎正面迎战的天津,确诊病例中有相当一部分感染者是未成年人,有的还需要独自接受隔离或集中隔离。
“由于事发突然,孩子及家长们难免出现焦虑、恐惧、愤怒、自责无助等情绪。”心理专家李洁说。
李洁表示,虽然在应激状态下短暂的情绪反应是正常的,但照护者们仍然可以尝试一些方法,帮助孩子平稳地度过这段封控时光。
严防疫情,不要慌!疫情发生后,每个人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心理影响,隔离期间环境突然变化,往往会让这种紧张感、焦虑感进一步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