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情|挨打长大的孩子和从不挨打的孩子,长大后差距明显,父母别不重视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中国有两句古话一句是\\\"棍棒之下出孝子\\\",一句是\\\"慈母多败儿\\\",有些家长就秉持了这样的育儿观念,严厉地对待自己的孩子,甚至拿出体罚措施,动手打孩子。这样的教育方式培养的孩子与不挨打的孩子有什么优点和不足呢?孩子们长大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差距呢?





做事情|挨打长大的孩子和从不挨打的孩子,长大后差距明显,父母别不重视
文章插图

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
生活中,孩子并不能都是按照爸爸妈妈的意愿做事情,有的时候难免会调皮捣蛋,做出惹父母生气的事情。生气的父母面对这样的孩子,有的会选择温和地处理,坚决不打孩子,而有的会发脾气,怒斥孩子,甚至拿起棍棒打孩子。
选择温和教育,不会打孩子的父母认为棍棒教育是个陋习,只会给孩子的内心带来伤害,让孩子接触到暴力的对待,长大后也会容易习惯暴力地解决问题。虽然棍棒教育能够让孩子长记性,不敢再犯同样的错误,但是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从长远来看也是不利的。





做事情|挨打长大的孩子和从不挨打的孩子,长大后差距明显,父母别不重视
文章插图

而选择棍棒教育的父母认为只有变成\\\"虎爸\\\"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社会的竞争是残酷的,必须要用打孩子这样有效的方式,尽快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帮助他们改正缺点,才是真正地对孩子好!温和的教育只会让孩子在同样的错误上犯了一次又一次而不知道悔改,这样反而是对孩子不好的。
挨打长大与不挨打,长大后有哪些差距
1、性格敏感,缺乏信心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挨了很多次打,会让孩子养成敏感的性格,害怕自己的行为触犯规则,受到惩罚。而有些父母因为孩子考试没考好、犯了小错打孩子,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缺乏信心,害怕失败后挨打。长此以往,让孩子特别的敏感,做事情的时候缺乏信心,显得畏手畏脚,不敢勇于去探索未知,过分地循规蹈矩。





做事情|挨打长大的孩子和从不挨打的孩子,长大后差距明显,父母别不重视
文章插图

2、过于急躁,不能耐心地解决问题
许多父母急躁地选择棍棒教育,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孩子,让孩子变得十分急躁。这样的孩子遇到事情,不能耐心地分析来龙去脉,总想着快速粗暴地解决,甚至为了解决问题而选择也利用暴力。
3、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他们有了自己独立的意识,而去反抗自己的父母和家人。当父母的棍棒教育过于严厉的时候,十分容易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干什么事情都与父母对着干,甚至容易变成问题少年。





做事情|挨打长大的孩子和从不挨打的孩子,长大后差距明显,父母别不重视
文章插图

父母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方式
1、恩威并施,奖惩分明
不能地溺爱孩子,也不能全部简单地选择打孩子。父母应该给孩子立好规矩,提前与孩子沟通好奖励处罚措施,恩威并施,奖惩分明。父母千万不能一时兴起就拿起棍棒教育,最好是用规矩约束孩子。
2、尊重孩子,平等对待
曾经有种说法,孩子是借助父母来看这个世界的。父母应该尊重孩子,平等地对待孩子,及早地帮他们树立主人公意识,培养他们逐步成熟起来,变成个小大人。最好的教育应该是让孩子逐渐成熟起来,懂得自己分辨是非,让他们自己有能力掌握人生的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