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人|宝宝“认错”妈妈招手呼唤,发现后捂嘴掩饰尴尬,表情变化有喜感

爸爸妈妈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总是给予孩子无私的爱,让孩子沐浴在温暖的关爱中健康成长。
自孩子出生那一刻,父母双方看孩子一眼,就再也忘不了自家孩子的长相,仿佛孩子的音容笑貌已经定格在父母的心中。
孩子初次见到这个陌生的世界,对于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处于好奇状态,偶尔出现认错的父母的笑话,让众人哭笑不得。

身边人|宝宝“认错”妈妈招手呼唤,发现后捂嘴掩饰尴尬,表情变化有喜感
文章插图

近日,网上流传的一个视频,遭到了众多家长群体的纷纷点赞,很多家长直接评论,是自家孩子没错了。
视频中的宝宝圆滚滚、胖乎乎的令人忍不住想抚摸,被爸爸扛在肩头,宝宝居高临下俯视着路人,宝宝忽然看向一个方向大声喊妈妈,并让用自己的小手示意让妈妈过来。
就在众人认为重点是宝宝英姿飒爽的姿势,没想到下一幕,宝宝立马用手堵住小嘴,仿佛是在掩饰自己的尴尬。

身边人|宝宝“认错”妈妈招手呼唤,发现后捂嘴掩饰尴尬,表情变化有喜感
文章插图

“糟糕,认错人了”,让众人立马明白,宝宝是将路人错认成妈妈了。
看着这可爱的一幕,网友们都大笑不止,有的直言:儿子是妈妈前世的小情人,如今连上辈子的情人都认不出来。
但很多人纳闷,视频中的宝宝已经出生一段时间,会喊妈妈了,应该在朝夕相处中认得自己的妈妈,为何会认错呢?

身边人|宝宝“认错”妈妈招手呼唤,发现后捂嘴掩饰尴尬,表情变化有喜感
文章插图

其实,宝宝认错妈妈的现象在生活中屡见不鲜,最主要的原因是认错的那位女性和自家妈妈太像了,让宝宝下意识地认为那个人就是自己的妈妈。
视频中的宝宝认错妈妈后,立马反应过来捂嘴掩饰尴尬,说明宝宝已经意识到认错人了。这是因为是由宝宝的认知发展规律所决定,具体有以下几个重要关键点。
▼ 3个月内的婴儿主要靠声音和味道记住父母
3个月内的宝宝,仅仅和这个世界相处短短几个月,对妈妈的记忆也是浅显,认知能力不强。加之视力还不是很好,并不能立刻准确分辨出谁是自己的妈妈。

身边人|宝宝“认错”妈妈招手呼唤,发现后捂嘴掩饰尴尬,表情变化有喜感
文章插图

这一阶段的宝宝,所能依靠的是声音,判断出谁是自己的爸爸妈妈。
另外仅仅依靠听声音还不够,宝宝还会根据身边人的味道来辨别,每个人身上都有独特的体香,这是帮助宝宝辨认妈妈的有力方式之一。
▼ 4个月到1岁左右的宝宝,对面孔的分辨能力变强
经过前几个月的成长的基础,孩子的认知能力已经逐渐发育,辨认妈妈的方式一改从前的听声音、闻味道,变成了看旁人的面孔来辨认。

身边人|宝宝“认错”妈妈招手呼唤,发现后捂嘴掩饰尴尬,表情变化有喜感
文章插图

每个人的面孔不一,宝宝对日夜照顾自己的妈妈的脸,已经逐渐印在脑海中。
这个阶段的认知能力也是不够强,只要妈妈稍加改变,宝宝可能就认不出。当妈妈化个浓妆、戴个浮夸的帽子,就可能让宝宝动摇自己的判断。
▼ 2岁以后的宝宝,可以从多方面辨认父母
当宝宝两岁后,对于妈妈的辨认,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单一方式,这个年龄的宝宝已经学会通过整体来辨认妈妈。

身边人|宝宝“认错”妈妈招手呼唤,发现后捂嘴掩饰尴尬,表情变化有喜感
文章插图

记住妈妈的更多特征,具体包括妈妈的身材和步态等,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宝宝看到妈妈的身形和独特的步伐,通过综合因素,指认出谁才是自己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