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别带儿子去银行取钱”七旬老人含泪倾诉,这才是育儿真相

当今社会中,年轻人的压力普遍较大,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父母们看着已经长大成人却压力山大的孩子,心中感慨万千。年迈的他们对孩子的疼爱却没有丝毫减少,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不愿在自己的晚年“拖累”孩子。越来越多的父母也认识到“养儿防老”靠不住了,于是在他们还有工作能力的时候,即便早已过了退休年龄,他们仍然拖着疲惫的身体在努力创收。
老人|“别带儿子去银行取钱”七旬老人含泪倾诉,这才是育儿真相
文章插图

为的是给自己增加一份养老保障,同时也减轻子女们的赡养负担。毕竟我们也都明白,自己手上有钱,我们的晚年生活也多少能体面些。基于此,我们可能把这份养老的“保命钱”看得很重,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一般不会拿出来。轻易拿出来或者说让子女知道这笔钱的存在会如何呢?们不低估任何一个孩子,但也不能高估任何一个人,身边的很多例子一直在提醒我们:最好不要让子女知道我们到底有多少钱。
老人|“别带儿子去银行取钱”七旬老人含泪倾诉,这才是育儿真相
文章插图

“别带儿子去银行取钱”7旬老太含泪倾诉,惨痛经历告知我们育儿真相邻居杨奶奶今年73岁,育有两儿一女。女儿远嫁湖南阜阳,大儿子英年早逝,小儿子成婚后很长一段时间跟杨奶奶住一起,现在杨奶奶的两个孙子也已成年了。按理说,到了这个年龄,杨奶奶应该可以安度晚年了才对,但现实却很残酷。事情还得从多年前说起,94年的时候,杨奶奶的大儿子在陕西煤窑务工,不幸殒命于一场意外(瓦斯),年轻的大儿子就这样离她而去。后来经过调解,责任方赔偿了5万元钱,这笔钱也存在了杨奶奶的银行账户上。对当时的农村家庭来说,5万块钱算是一笔巨款,杨奶奶夫妻一辈子都没见过那么多钱,下决心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拿出这笔儿子用命换来的钱。那时候小儿子和女儿还小,他们只知道大哥出了意外,对这笔钱的事根本不知。后来两个孩子都大了,女儿远嫁湖南阜阳,出嫁时除了几把自家请木匠造的两把新椅子再无其他陪嫁。
老人|“别带儿子去银行取钱”七旬老人含泪倾诉,这才是育儿真相
文章插图

小儿子27岁了都还没成亲,后来总算通过亲戚介绍了一个女孩子,最后却卡在了彩礼上,现在看起来不多,就8000块钱。而杨奶奶夫妻俩为了供两个孩子读书,在农村务农的他们也没存下什么钱,无奈之下,杨奶奶才动了花那笔钱的心思,在她当时看来,没有什么比儿子结婚更重要的事情了。杨奶奶从箱子底下找到了那张存放了多年的存折,因为对县城不熟,只好带上了自己的小儿子。小儿子很好奇那存折里面有多少钱,杨奶奶一直不给他看,可是在银行取钱的时候,还是让小儿子给看到了。小儿子很惊讶,杨奶奶知道瞒不住了,才告诉了他这笔钱的来源。有一个观念我们要清楚,在农村像杨奶奶这样的家庭,老人的养老义务只能是由现在的小儿子来承担,那老人的创收也都会被要求交给小儿子。小儿子没提出要过去,一度让杨奶奶很高兴,觉得小儿子很懂事。后来就按部就班地办了喜酒,然后是抱上了孙子。
老人|“别带儿子去银行取钱”七旬老人含泪倾诉,这才是育儿真相
文章插图

可是小儿子手上的工作却一直不稳定,在小儿子的要求下,先是跟杨奶奶要了2万多块钱买车跑出租,后来又以各种理由把杨奶奶存折里的钱连本带息全要走了。关于这笔钱的事,后来也被女儿知道了,为此也闹过意见,她当时出嫁确实太“寒酸”了些,以至于在婆家的日子一直不好过,所以女儿跟娘家的关系也变得很不好。前些年老伴儿去世,杨奶奶一个人守在老家的房子里,虽然自己种点菜能自给自足,到季节了还能去田里挖挖蚯蚓什么的换些零花钱,可是一旦身体有不舒服,都得跟儿子打电话去要,儿子会给,但总是能拖就拖。跟邻居聊天的时候,杨奶奶总强调一句话:“一定不要带儿子去银行取钱!”不让孩子知道父母有多少钱的两个必要性其实杨奶奶的说法并不偏激,个人反而觉得很有道理,对没有养老保障的老人来说,这么做不仅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自己的晚年生活也稍微能好过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