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李玫瑾教授“没爬就走”与“先爬后走”的孩子,长大后差距很大

文/小萱妈妈育儿经关于孩子的成长,民间流传着“一举头、二抬胸,三翻六坐,七滚八爬九扶,周岁就会走”的说法。大部分的孩子也都会遵循着这样的规律慢慢成长。一般来说孩子八个月左右的时候就学会爬行了,但是现在有一些孩子还没有学会爬行,直接就会走路了。孩子这样的情况真的好吗?
教授|李玫瑾教授“没爬就走”与“先爬后走”的孩子,长大后差距很大
文章插图

案例晓丹不久之前顺利的生下了一个儿子。初为人母的晓丹,对于照顾孩子这件事情显得有些手忙脚乱。不过好在有婆婆的帮助,晓丹慢慢的也学会从容的照顾孩子了。渐渐的晓丹发现自己的孩子好像要比其他孩子聪明一些,身体大动作的发展总是能先人一步。比如孩子两个多月的时候就会翻身了,不到六个月就能坐起来。等到孩子八个多月的时候,直接跨过了爬行的阶段,开始扶着围栏有想要走路的征兆。
教授|李玫瑾教授“没爬就走”与“先爬后走”的孩子,长大后差距很大
文章插图

晓丹非常开心,认为自己的孩子天生就很聪明,就教着孩子学习走路。在晓丹眼里,爬行就是孩子会走路之前的移动方式,不会走路才要爬,如果会走路了就不用爬了。毕竟地上又脏又凉,还会糟蹋衣服。为了能够让孩子更快地学会走路,晓丹还给孩子买了一个学步车。孩子没有辜负晓丹的重望,没过多久便学会自己走路了。晓丹的亲朋好友得知了这件事情之后,也纷纷称赞孩子聪明,说孩子以后一定会有出息的,这让晓丹听着非常高兴。
教授|李玫瑾教授“没爬就走”与“先爬后走”的孩子,长大后差距很大
文章插图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也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在一次幼儿园的表演之中,晓丹发现自己的孩子站在了最角落里的地方,几个节目都是站在很不起眼的地方。晓丹为孩子打抱不平,就问老师为什么要这么安排。老师回答说孩子的平衡力和协调性都比较差,学舞蹈动作很慢,还经常跟不上节拍。为了整个集体,只能把孩子安排在不大起眼的地方。老师还建议晓丹平时在家多锻炼一下孩子的平衡能力和协调性。
教授|李玫瑾教授“没爬就走”与“先爬后走”的孩子,长大后差距很大
文章插图

晓丹仔细回忆,确实孩子走路的时候经常会跌倒,在台上跳舞表演的样子也显得有些笨拙。晓丹很奇怪自己的孩子明明那么聪明,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 教授|李玫瑾教授“没爬就走”与“先爬后走”的孩子,长大后差距很大】教授|李玫瑾教授“没爬就走”与“先爬后走”的孩子,长大后差距很大
文章插图

老师问晓丹,说孩子是不是还没会爬的时候就先学走路了?晓丹惊讶的反问老师说你怎么知道?老师说这种孩子小时候看着聪明,但是长大后的协调性就会差一些。晓丹怎么也没想到竟然孩子现在的情况竟然是因为提前学会了走路。我国对青少年深有研究的李玫瑾教授也曾经说过,“没爬就走”和“先爬后走”的孩子,长大之后就会产生很大的差距。
教授|李玫瑾教授“没爬就走”与“先爬后走”的孩子,长大后差距很大
文章插图

“没爬就走”和“先爬后走”的孩子差距1.协调性不同孩子爬行看起来是个很简单的动作,但是对于身体没有发育完全的孩子来说并不是这样的,相反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孩子在爬行的过程中,要协调自己的手掌、膝盖、腿脚等身体部位,充分调动了身上多处肌肉。只有孩子把身体协调好了,才能够爬得更快。爬行能够有效地锻炼孩子的协调性,还能够促进孩子的平衡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