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语诺|冬奥会“小鸽子”背后的故事:排练中大帮小,休息时看书学习( 二 )


“一天要在鸟巢呆10-12个小时,大概都在睡觉,看书,或是写作业。(联排)熬到晚上10点以后就成了常态。”临近冬奥会开幕时,莫柠瑞在日记中这样记录着,并对自己说“参加冬奥开幕式演出是个难得的机会,但是不能因此误了学业。”
在排练休息的间隙里学习、写作业是高年级的“小鸽子”们的常态。
“为了不影响学业学习,我们自己都会带上课本、作业,在排练休息的空隙,见缝插针地去完成作业,包括自学当天在学校的同学会学到的课程内容,以及完成一些关于阅读的家庭作业。”杨惠霓说,“小鸽子”们在学习上也会互相帮助,比如互相报听写、纠正错误,有不懂的地方也会相互问。
杨惠霓还提到,老师们也会在她们没有排练任务时,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为她们补课,包括做很多“一对一”的细致讲解。
韩语诺|冬奥会“小鸽子”背后的故事:排练中大帮小,休息时看书学习
文章插图
手举和平鸽的杨惠霓。北京小学供图
韩语诺|冬奥会“小鸽子”背后的故事:排练中大帮小,休息时看书学习
文章插图
排练之余学习的杨惠霓。
北京小学副校长李荣见证了“小鸽子”们从排练到参加正式演出的全过程。她告诉澎湃新闻,为了保证参演学生们的学业不落下,早在前期,学校的教学主任就对这部分孩子的学习做了规划安排,在非排练时间,学校的老师会给予这部分学生有针对性的特别指导。
晚上做梦都在排练,“小鸽子”对演出表现很满意
“小鸽子”们的排练很辛苦、很累,但她们都说,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
“有一次排练的时候天上下起雪了,特别冷,我们虽然戴着手套,但是手还是冻僵了。我们举的‘鸽子’是铁杆儿的,很沉、很冰,但我们一直坚持握着那个杆。”爱新觉罗·嘉萱回忆,当时地上还有雪,导演们怕她们摔倒,叫她们不要跑。
韩语诺|冬奥会“小鸽子”背后的故事:排练中大帮小,休息时看书学习
文章插图
北京小学的“小鸽子”们在鸟巢外的合影。
杨惠霓印象比较深的是,排练过程中,天气比较寒冷,还是露天练习,动作强度也比较大,有个别“小鸽子”的脚出现过扭伤等问题,不方便跳也执意要站在场边,看大家学习的动作,能做的动作会尽力去做,以免脚好后跟不上其他人的动作。
“每次大联排时,都要到凌晨一两点才能回家。”爱新觉罗·嘉萱说,虽然有时候大家会觉得很累很困,但都还是在认真训练,而且没有集体训练时,大家常常是自己在复习动作。
到正式演出之前,“小鸽子”们都进入到了闭环管理中,吃住都在一起。“期间,我的室友告诉我,我晚上做梦都在排练——因为我晚上说的梦话是,‘今天要排练,明天再坚持一天就结束了。’”爱新觉罗·嘉萱笑道。
“除夕休息,大年初一、初二都在排练。”7岁的韩语诺说,过年真的想家;还好春节收到了暖手宝等很多礼物,以及妈妈亲手写的信。
韩语诺|冬奥会“小鸽子”背后的故事:排练中大帮小,休息时看书学习
文章插图
开幕当天举着和平鸽的韩语诺。
尽管这样,“小鸽子”一直保存着很好的状态。
“在鸟巢里,训练最高兴的事,莫过于穿着演出服,举着一只‘三好’鸽子。如果再下一点雪就完美了。在黑夜里,看天的渐变色,看月亮渐渐的从边上爬到最顶上……”累中作乐的莫柠瑞说,“三好”鸽子是一个有趣的梗——日常她们排练中用的“鸽子”没有正式演出用的“鸽子”质量好,偶尔会领到一只灯不亮的,或者气不足的,再或者会乱转的。
韩语诺的妈妈在信中祝“小鸽子”们演出成功。对于2月4日晚的演出,“小鸽子”们自己也觉得很成功、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