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式|天天挨打的孩子,和从不挨打的孩子,20年后情商差距一目了然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这是中国家长最喜欢说的话。
“打孩子”这件事在我国好像家常便饭一样,就算不是真的打,偶尔吓唬吓唬孩子,也能有一定效果,所以很多家长都喜欢这种育儿方式。
不过,近些年“打孩子”的教育方式却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抵制,他们认为打孩子不仅会增加孩子受伤的风险,还会打掉他们的自信心,用暴力教育孩子是绝对不可以的。
天天和乐乐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因为两家是邻居,所以平时交流比较频繁,两家人也能相互探讨教育经验。
天天的爸爸比较传统,非常坚持“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所以对天天总是两天一小打,三天一大打。
而乐乐的爸爸是教师出身,身上有一种温文尔雅的气质,对孩子总是很谦和,就算乐乐犯错,爸爸也只是讲道理。
【 教育方式|天天挨打的孩子,和从不挨打的孩子,20年后情商差距一目了然】

教育方式|天天挨打的孩子,和从不挨打的孩子,20年后情商差距一目了然
文章插图

因为是老师的原因,乐乐爸爸想用正常的育儿理念教育孩子,并非暴力教育,感觉这样反而容易让孩子产生叛逆情绪。
就这样过了20年,当两家人再次遇见的时候,两个孩子的变化,却惊到了所有人。
天天因为从小经常被爸爸打骂,性格变得胆小懦弱,不敢和陌生人说话,甚至就连曾经的好朋友,再见面的时候也唯唯诺诺,不知道应该说什么。
而乐乐因为老师爸爸的教育,变得十分自信,从言语中也能听出他的开朗,和父母间没有隔阂,与朋友也能相处融洽,不仅智商高,情商也非常高。


教育方式|天天挨打的孩子,和从不挨打的孩子,20年后情商差距一目了然
文章插图

分析:为什么同时长大的两个孩子,性格差距会这么大?
天天和乐乐从小生活的环境不同,爸爸给予的教育方式也不同,和大多数家长一样,更愿意棍棒教育孩子的天天爸爸,已经对孩子造成了伤害,而且这种伤害不可逆。
而乐乐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性格开朗,乐观自信,情商还非常高,而这些好品质与爸爸用心培养绝对是离不开的。
孩子良好的行为举动,和父母的一言一行是分不开的,他们长大后处理每件事的时候,也习惯用父母那种方式处理。
不可否认,高情商的父母会培养出高情商的孩子,而只会拳打脚踢的父母,只会让孩子的性格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敏感。


教育方式|天天挨打的孩子,和从不挨打的孩子,20年后情商差距一目了然
文章插图

在中国,打孩子骂孩子的家长从不少见,不是因为家长喜欢这样,而是因为这种教育方式是最方便最简单,最容易“管制”住孩子的方法。
但大家有没有想过,这种方便家长自己的教育方式,对孩子会造成哪些影响,要知道,有些负面影响是终生都不可逆的,就像天天一样。
棍棒教育很容易伤到孩子
尽管家长认为自己能控制好力度,但孩子的承受能力成年人已经无法理解,你以为的“没用力”,孩子可能已经有内伤了。


教育方式|天天挨打的孩子,和从不挨打的孩子,20年后情商差距一目了然
文章插图

经常能在新闻中看到家长打孩子的事件,就算家长说“不是故意的,就想吓唬一下孩子”,但孩子确确实实已经受伤了,而且很严重。
在成年人面前,孩子始终是弱小的,他们的身体不足以抵抗爸爸妈妈的力量,别以为自己心里有数就不会伤到他们,这样想只会让孩子受伤,让自己后悔。
棍棒教育对孩子心理会造成不可逆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