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娜|7岁男孩催妈妈生二胎失望大哭,吐槽,5月就跟你说了,这都7月了( 二 )


娜娜|7岁男孩催妈妈生二胎失望大哭,吐槽,5月就跟你说了,这都7月了
文章插图


娜娜|7岁男孩催妈妈生二胎失望大哭,吐槽,5月就跟你说了,这都7月了
文章插图

二胎和三胎的话题,是这两年来,很多适龄婚育的年轻人讨论的话题。如今看来,这个话题不仅是年轻人的话题了,连几岁的孩子都开始关心自己是否有个弟弟妹妹了。正好借着这些想让妈妈生二胎或者三胎的孩子们的话,想问问正在看这篇文章的适龄婚育阶段的您:还不赶紧着结婚,生一胎,生二胎吗?自觉点,别等着孩子催了。再借着生二胎三胎的话题,咱们也讨论一下,为何会有孩子喜欢让爸爸妈妈生二胎呢?我想,这些想让爸爸妈妈生二胎的娃子们,绝对都是拥有大智慧的人。因为他们目光长远,天生有智慧之根。比如说,将来给父母把氧气管的时候能有个商量的人(开玩笑,其实就是有个一起长大的伴);比如说,将来照顾父母的时候能有个人一起分担;比如说,自己遇到难事儿的时候,知道还有个亲人可以说说体己的话儿……拥有大智慧之人,在中国特别多。复旦大学教授王德峰曾经在一次讲课中这样说:智商是可以通过测试测出来的,但是智慧是测不出来的。智慧跟聪明不同。智慧也就是咱们中国人所说的慧根。想看一个人有没有慧根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多的观察才能知道。王德峰教授说了这样一个故事:如果一个孩子刚3岁,在繁华的街头,看到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家从垃圾桶里拿残羹剩饭吃,他看到后,说什么都要自己的父母给这位老人家一点钱。如果您家的孩子跟这位3岁的孩子一样,拥有如此的悲悯之心,那么,您的孩子是大智慧之人。因为,智慧就是悲悯。而在中国,慈悲为怀,悲悯之人特别多。智慧,不见到非有多么大的成就,赚多少金钱,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能否看到更全面的事物的全貌,能否有更长远的眼光,能否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否有生活自理的能力,能否有悲悯之心。这样的智慧如何获得呢?一方面是天生的,家族遗传的;像中国历来有几个家族大家的传承就特别好,比如说孔氏家族,孔子的后代子孙,其每代的名字都由明清朝代的皇帝御赐;还有荣氏家族,其后代子孙有很多都是企业家、领导者、作家等等;还有钱氏家族,出现了钱学森、钱三强、钱钟书、钱伟长等等各行各业的名人大家……这些家族本身的血脉中就有着“智慧之根”。另一方面就是家庭生活教育的传承。尤其是父亲和母亲的影响。若母亲心怀悲悯,在日常生活中处处以温柔和耐心与人为善,孩子多数情况下,必然也是智慧之人。这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现在衍生的新词,其实在中国的文化长河中,有一个词比家庭教育更具有高层次意识。那就是“相夫教子”。【 娜娜|7岁男孩催妈妈生二胎失望大哭,吐槽,5月就跟你说了,这都7月了】
娜娜|7岁男孩催妈妈生二胎失望大哭,吐槽,5月就跟你说了,这都7月了
文章插图

大多数人会觉得“相夫教子”这个词颇有些贬义,其实非也,是我们现在的人误解了,扭曲了,把这个词给封建化了。“相夫教子”出自春秋·鲁·孔丘《论语·季氏》。这个词本身的意义涵盖了两个层面,相夫和教子。相夫就是辅助自己的丈夫;教子就是教育自己的孩子。其境界和高度,非单独一个“家庭教育”可涵盖的。而这个词,到现在依然不过时,不见得女性参加工作就不能相夫教子了。我认识一位妈妈。怀孕生子后做起了全职妈妈。在做全职妈妈的过程中,她也没有荒废自己的专业。辅助自己的丈夫,给他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出谋划策;会在孩子休息的时候,学习人力资源相关的知识,后来,孩子去了幼儿园,她面试去了一家大型企业,一举夺魁。说她没有工作经验,没有人相信,因为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专业技能,或者对待子女教育以及家庭关系处理方面,她都得心应手,从容应对。她很知足,不越举自己不能做到的事情;她很知足,对自己的丈夫赞美有佳;她很知足,对自己的孩子无怨付出;她很知足,爱自己,也把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尽量做到最好……相夫教子并不是让你成为古代妇女那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必须在家老老实实待着,相反,在新时代中,相夫教子是爱自己和爱丈夫爱孩子的表现,同样可以让自己过的更精彩。很多中华文化经典的词语都被现代人解读错了,我们需要正本清源,把这些错误的解读依次改正过来。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