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膝|“不爬就走”的宝宝比“先爬再走”的更聪明?专家:正好相反

最近带着小糖果去朋友家做客,朋友的儿子还不到10个月,但已经可以扶着东西站起来了,朋友骄傲的对我说:“你看我儿子多厉害,这么快就会走了。”
我一边惊叹于现在孩子的“早”发育,一边忍不住劝她:“10个月正是宝宝的爬行期,你还是没事多让娃爬爬,先走再爬可不是什么好事。”
我进一步和朋友解释,宝宝正常的发育顺序一定是先爬行后学步的,除非是一些“外部力量”打乱这种正常发育。




手膝|“不爬就走”的宝宝比“先爬再走”的更聪明?专家:正好相反
文章插图

如经常让宝宝“扶坐”或“靠坐”,这就会锻炼宝宝的上肢能力,让他们更容易“扶站”。
这就和我们喜欢在高处远眺一样,宝宝也喜欢更高的视野,当他们有了足够的上肢能力以后,他们就会经常扶着东西站起来。
但这并不意味着宝宝拥有足够的下肢力量支撑站立,相反这有可能会伤害到宝宝的下肢。




手膝|“不爬就走”的宝宝比“先爬再走”的更聪明?专家:正好相反
文章插图

再比如,使用学步车也可能会让他们越过爬行,直接站立。有的家长对宝宝学步这件事太过着急,会给宝宝买学步车,当宝宝习惯使用腿后,也会越过爬行直接走路。
家长千万不要以为这是条“捷径”,根据调查,使用学步车的婴儿走路时间反而会晚于没有使用学步车的。




手膝|“不爬就走”的宝宝比“先爬再走”的更聪明?专家:正好相反
文章插图

另外使用学步车还可能导致孩子身体协调性变差,出现O型腿等不好的后果。
当然也有少部分宝宝是“自学成才”,本来腿部力量就很强,并且行走意愿非常强烈。
如果你没有经常让孩子扶坐,也没有让宝宝使用学步车,但宝宝就是“不爬就走”了,这很有可能就是宝宝下肢发育较好,并且行走意愿较强。
虽然这样的宝宝很少,但也是有可能出现的,这种情况下家长也不用担心,注意让宝宝休息就可以了。




手膝|“不爬就走”的宝宝比“先爬再走”的更聪明?专家:正好相反
文章插图

听我说了这么多,朋友有些“心虚”了,她小声嘀咕着“没准我家孩子更聪明呢”。唉,不是真朋友还真不敢和她说这么多,到人家做客,何必讨人嫌呢?
但是我还是郑重其事地告诉她,不少人都有这样的误解,觉得“走”比“爬”更高级,甚至还有宝宝越早学会爬证明他们越聪明的说法。
这些都是非常错误的,爬行对于宝宝可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手膝|“不爬就走”的宝宝比“先爬再走”的更聪明?专家:正好相反
文章插图

根据研究发现:人的肢体活动受大脑控制,婴儿爬行促进其肢体协调和平衡能力,同时对其大脑前庭也有一定刺激作用。
所以“先爬再走”的宝宝反而比“不爬就走”的宝宝更聪明哦,家长千万不要本末倒置了。朋友听我说完,赶紧让孩子快乐地爬行了,没有友尽,我心中的大石终于落地了。
先爬再走的宝宝“身体协调性更好”,更不易发生顺拐。
宝宝在爬行的时候需要用到腿部和手臂肌肉一起发力,可以让宝宝上下肢一起锻炼到,可以提高宝宝的肢体协调和平衡能力。




手膝|“不爬就走”的宝宝比“先爬再走”的更聪明?专家:正好相反
文章插图

先爬再走的宝宝“认知能力更强”,宝宝在爬行的时候不光用到肢体,还会用到视觉、触觉等。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锻炼了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通过爬行移动让宝宝对时间和空间有了初步的概念,这对他们的心理发育及自身认知方面都有很大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