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出口|“妈妈,我要10块钱”,宝妈一句错误回答,孩子把要变成了“偷”

教育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孩子,对于广大的家长朋友们而言,并非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中途一旦出现了问题,很有可能会导致前功尽弃的情况发生,哪怕只是很小的一件事情,也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后果。






话说出口|“妈妈,我要10块钱”,宝妈一句错误回答,孩子把要变成了“偷”
文章插图

洪女士(化名)家的女儿,今年刚刚才过5岁的生日,看起来很是乖巧可爱,令人觉得很懂事。然而,这个懂事的孩子,却做了一件让妈妈很生气的事情。
某天下班回来的洪女士,由于跟客户之间的沟通不顺利,所以被上司批评了一顿,导致回家的时候心情压抑。而在这个时候,只想安静休息一会儿的她,听到女儿不停地在耳边说:“妈妈,我要10块钱”。
身心都很疲倦的洪女士,没兴趣去了解女儿要钱干什么,直接对于孩子说:“要钱做什么,天天就知道花钱,怎么不去偷去抢啊”。
其实在话说出口之后,洪女士已经意识到自己不对了,但碍于“家长威信”,并没有立刻去安抚自己的女儿。
过了一会儿,缓过心态的洪女士,想要跟女儿聊聊为何要钱的时候,发现孩子正在她包里偷偷拿钱。这一幕让洪女士觉得很惊讶,并且按耐不住火气,打了女儿的手心。
后来洪女士才知道,女儿这次要钱,不是为了买零食、玩具,而是想给快要过生日的妈妈买一份小礼物。了解到这些后,洪女士也有些后悔,责怪自己没有放平心态,还用错误的语言,令孩子做出偷钱的事情。

【 话说出口|“妈妈,我要10块钱”,宝妈一句错误回答,孩子把要变成了“偷”】




话说出口|“妈妈,我要10块钱”,宝妈一句错误回答,孩子把要变成了“偷”
文章插图

为何,孩子会出现偷钱的行为:
从洪女士这件事情上来看,主要是说错了话,在女儿“要”钱的时候,没有去了解原因,造成女儿在听到批评的话之后,选择用“偷”的方式得到钱。
这种情况在小孩子身上较为常见,由于尚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当碰上想买的东西,在没有要到钱的时候,会担心爸爸妈妈不给自己买,所以会有“偷钱”这一行为。
而且,一部分小孩子会有攀比的心理,他(她)们知道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当家长无法满足心中的愿望,在其他小伙伴面前无法“炫耀”的时候,也有可能会去偷钱。






话说出口|“妈妈,我要10块钱”,宝妈一句错误回答,孩子把要变成了“偷”
文章插图

如何应对与预防孩子“偷钱”:
一、应对
家长要保持冷静,了解孩子想法
很多家长会跟洪女士一样,看到孩子有偷钱的举动后,立刻火冒三丈,上来便是一顿打或者一通骂。尽管有句话叫做“三岁看到老”,但不是完全正确的,在很多小孩子的眼里,拿钱是为了满足心愿,并不了解做这种事情的严重性。
宝爸宝妈要在这个时候保持冷静,先了解孩子偷偷拿钱的原因,通过孩子传递出来的信息,再用合适的方法去处理,避免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同时,要讲明偷钱是不对的,适当地予以一些“惩罚”,如做家务等等。






话说出口|“妈妈,我要10块钱”,宝妈一句错误回答,孩子把要变成了“偷”
文章插图

二、预防
1、学会正确引导孩子,避免欲望加强
部分家长对孩子是溺爱的,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做到了要什么给什么,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得到了物资上的快乐。但是,作为要引导孩子拥有正确人生的父母,需要教会孩子控制欲望,不能一味地沉溺在物资满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