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爸爸和妈妈面前,为什么会有完全不同的举动

孩子面对不同人的表现差异 , 双标表现的心理分析
孩子在爸爸和妈妈面前,为什么会有完全不同的举动
文章图片
小宝是个懂事的孩子
这两个月来 , 小宝都是我带的 , 因为受到自驱力成长教育理念的影响 , 采用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 也总结出了一些教养策略 。 孩子早上起来自己穿衣、裤、袜子、上厕所自己拿马桶凳、自己刷牙洗脸 。 基本生活都能自己搞定 , 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
孩子在爸爸和妈妈面前,为什么会有完全不同的举动
文章图片
妈妈在家什么都要妈妈帮忙
春节假期这几日 , 妻子放假连续在家多日 , 小宝和妈妈朝夕相处 , 我基本没有参与日常的教养 。 几天后突然发现 , 小宝快变成了我不认识的模样 。 每天起床 , 衣服要妈妈穿、上厕所要妈妈陪、刷牙要妈妈挤牙膏、洗脸要妈妈拧毛巾 。 什么都需要妈妈帮忙 , 感觉又回到了以前幼小的状态 。
孩子在爸爸和妈妈面前,为什么会有完全不同的举动
文章图片
自己刷牙洗脸
孩子在爸爸和妈妈面前,为什么会有完全不同的举动
文章图片
妈妈不在家生活就可以自理
我很奇怪 , 为何小宝在前后 , 两个人面前会有完全不同的表现呢?当我和妻子说起小宝以前是如何乖的时候 , 妻子满脸的质疑 , 这怎么可能?时间到了年初五 , 小宝的情绪开始变得极端化 , 从早到晚 , 小宝不但情绪难以控制 , 而且接连五次因未得到满足而大声痛哭 。 哭到后面甚至晚上睡梦中还在不断地哭闹 。 显然 , 白天的哭闹对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
孩子在爸爸和妈妈面前,为什么会有完全不同的举动
文章图片
妈妈不在家笑容多了许多
年初六妈妈要到单位加班 , 小宝和我在一起 , 一切又恢复了原来的状态 。 早上起床开始就顺顺利利的 , 他自己穿衣服、穿袜子、自个端着马桶凳去上厕所、自己刷牙洗脸 。 甚至因为做得好 , 还得到了我大大的拥抱 , 孩子因此而喜笑颜开 。 早餐自己吃的 , 前几天的胡闹没了踪影 , 吃完一碗还要加一点 , 和前几日的折腾 , 形成鲜明对比 。 一整天下来 , 自己玩、学习、阅读、运动很少需要我参与 , 基本就是我设定目标他自己去完成 。 下午睡醒 , 自己下楼到小朋友家去玩 , 也没闹着我送去 , 而是高高兴兴地和我约定好 , 出门和我再见 , 玩好自己回来 。 完全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小朋友模样 。
孩子在爸爸和妈妈面前,为什么会有完全不同的举动
文章图片
妈妈不在家吃饭都特别乖
带他非但轻松而且充满幸福感 。 不但没有哭的烦恼 , 甚至跟他开玩笑说你哭一下嘛 , 要不然妈妈多没面子呀 , 小宝说我才不哭呢!哭又没用 。 下午给妻子打电话说起小宝的情况 , 妻子诧异之余 , 还表示了怀疑 , 真的有你说得这么好吗?我不解释 , 只是报以微笑 。 妻子下班回家 , 刚进家门没几分钟 , 小宝自己就回来了 。 妻子问他 , 今天怎么没叫爸爸去接你啊!前天天还说怕有坏人 , 要我接 , 今天就不怕了吗?小宝说 , 爸爸和我说好 , 要去玩就自己去 , 想回来就自己走回来 , 他不会来接的 。 他说话一直算数 , 我就自己回来了 。 把妻子说得目瞪口呆 , 她去接怎么就 , 变成了孩子不回来的理由了 。
孩子在爸爸和妈妈面前,为什么会有完全不同的举动
文章图片
孩子其实是用行动来配合妈妈
晚餐后和妻子说起今天带小宝的整个过程 。 我问妻子为什么 , 小宝在你面前和在我面前会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模样?妻子 , 不知道该如何解释这个问题 。 她揣测说 , 可能小宝就欺负我呗!我好商量 , 他就拿捏我!问题的本质显然不是妻子所说的那样 。 关键还是在于小宝在她面前依赖惯了 , 就形成了一种所谓的生活惯性 。 在妈妈面前 , 他就进入了一种特殊的状态 , 或者说他进入了一种妈妈所希望的状态 。 在妈妈潜意识中 , 孩子就应该是这样的 。 而孩子就是在迎合妈妈这种内心的映射 , 只是妈妈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 孩子已经慢慢长大 , 妈妈却没有进行适当的改变 , 还是用原来的方式细致入微地去照顾 , 就会引发孩子的极度不适 , 因此换来的只会是不顺从或反抗 。 而妈妈会认为 , 我对他这么好他还不知足 , 如此一来责骂与哭泣就不可避免 。 带孩子首先就是要尊重孩子 , 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小 , 他还不知道这么选择 , 其实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成熟 。 记得前些日子读到一条 , 关于孩子和成人选择重合度的研究报道 。 研究证实四岁的孩子和成人选择具有百分之七十的重合度 。 因此 , 我们千万不要低估孩子的判断力 。 而信任孩子的选择 , 或许才是成就孩子的最好方式 。 当然 , 要是孩子的选择与我们的判断相悖时也不用大惊小怪 , 或许只是你的思维禁锢了你的思想 , 孩子或许是对的那一方 。 就算是孩子做错了选择 , 那也是孩子自己的事 , 起码他收获了经验 。 我们也应报以鼓励 , 和孩子一起分析为什么这样的选择不对 。 这样的分析在收获孩子尊重的同时 , 也很好地提升了亲子关系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