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面前的天使宝宝,却是妈妈身边的淘气包,难道孩子欺软怕硬?( 二 )



二宝在妈妈的庇护下长大 , 和爸爸一周才见一次 , 不过相处几个小时而已 , 自然非常生疏 , 表现出乖巧 , 是一种自我保护 。
爸爸带娃相对更粗放
, 不会事无巨细地帮助孩子做一些事情 , 而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做 , 孩子求助无门 , 只好自己做 , 反倒成就了孩子 。
比如刷牙的时候 , 爸爸和二宝同时刷牙 , 各顾各的 。 二宝既有模仿的成分 , 也有无奈的成分 , 也或许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成分 。
妈妈带娃相对更细致
, 往往充满担心和焦虑 , 不敢放手 。 大脑本来就喜欢偷懒 , 孩子有了机会 , 自然会见风使舵 。
比如刷牙的时候 , 我担心二宝从凳子上摔下来 , 担心他刷不好会蛀牙 , 专门伺候他刷牙 , 看到不合适进行纠正或者直接上手 。 久而久之 , 二宝就失去了自主感和胜任感 , 干脆撂挑子不干 。
爸爸面前的天使宝宝,却是妈妈身边的淘气包,难道孩子欺软怕硬?
文章图片
所以 , 孩子从”淘气包“到”小天使“ , 也不全是欺软怕硬 , 也涉及到关系亲疏的问题 。
正确对待孩子的差异化表现
了解了原因 , 我们知道孩子的表现很正常 , 不是娃有什么小心机 , 而是我们带娃方式存在一定偏差 。
在保证孩子心理健康的前提下 ,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有的需要改善 , 有的需要顺其自然 , 静待花开 。
爸爸妈妈切忌互相指责 , 谁的做法都不高明 , 谁都不是完美父母 , 需要做好配合 , 互相借鉴和学习 。
爸爸不必沾沾自喜 , 孩子在妈妈面前的表现 , 正是天性使然 ,
淘气的行为正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 如果孩子太乖巧 , 可能会演化成讨好型人格 , 将来生活不幸福 。
比如 , 如果孩子不喜欢做一些事情 , 要接纳孩子的情绪 , 回应他的感受 , 让他感到舒服和安心 。 等孩子长大以后 , 恐惧消失 , 就有能力挑战之前不能做的事情 。
爸爸面前的天使宝宝,却是妈妈身边的淘气包,难道孩子欺软怕硬?
文章图片
爸爸要做的是 , 多创造和孩子相处的机会 , 加强亲情连接 , 让孩子感到更放松和自然 , 给孩子安全感 。
爸爸的一些做法也是可圈可点 ,
放手让孩子做事 , 会强化孩子有能力做事的感觉 , 会让孩子有自主性和胜任感 , 将来做更多事情时才会有内在驱动力 。
比如爸爸带二宝刷牙的方式不错 , 我也改善方法 , 和二宝一起刷牙 , 而不是做监工 , 二宝非常自然地学着我的样子自己刷牙 。
我刷了3分钟 , 他也会坚持3分钟 。 我洗嘴巴 , 他也洗嘴巴 。 刷完牙后 , 二宝非常有成就感 , 是发自内心地开心 , 而不是像完成任务那般如释重负 。
爸爸面前的天使宝宝,却是妈妈身边的淘气包,难道孩子欺软怕硬?
文章图片
爸爸妈妈取长补短 , 合力呵护孩子 , 孩子就会如我们所愿健康成长 。
结语
孩子在爸爸面前乖巧听话 , 在妈妈面前淘气任性 , 是孩子基于观察后做出的有利于自己的本能反应 。
不能评判哪一方做得好还是坏 , 爸妈在管孩子方面或多或少都有些问题 , 需要根据情况进行分析 , 做出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改善 。
希望爸爸妈妈们齐心协力 , 让孩子在稳定、安全的环境中长大 。
我是@凝妈悟语
两男孩妈妈 , 10多年育儿经验
陪孩子阅读、英语启蒙、科学启蒙
分享育儿感悟、落地育儿干货
欢迎关注 , 育儿路上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