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持续深化改革 促进学前教育优质健康发展

近年来 , 江苏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决策部署 , 抓住实施三期行动计划的机遇 , 全省学前教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 截至目前 , 全省在园幼儿250.4万名 ,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8%以上 , 普惠园覆盖率达到91.6% , 公办园覆盖率近64% , 省市优质园覆盖率达89.6% , 基本形成了公益普惠安全健康的学前教育体系 。
一、坚持公益普惠 , 全方位多角度落实政府责任
省委省政府旗帜鲜明地提出建立“公办为主、非营利性民办为辅”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 将幼儿园资源配置情况作为省委考核地方的重要指标 。 省政府每年发布市、县(区)学前教育发展监测数据 。 省人大开展《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执法情况督查并通报 。 全省已形成省市统筹、以县为主的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良好局面 。
二、坚持科学布局 , 持续扩大普惠性资源供给
一是做好规划编制 。 每年研制发布学前教育资源预警 , 呈送省委省政府和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 , 指导各地适时调整布局规划 。 印发《学前教育设施布局规划编制指南》 , 对全省所有市、县(市、区)专项规划进行审查 , 并通报结果 。 二是架构建设机制 。 明确规划编制标准;将规划纳入政府城建年度计划保证落地;用地纳入教育用地管理;教育部门全程参与联审联批 。 三是扩大资源供给 。 每年将新改扩300所幼儿园作为省政府民生实事 , 近五年全省新改扩建近3000所 。 四是实施服务区制度 。 2016年起省域推进普惠园服务区制度 , 四个设区市已全面施行 , 全省约61.7%的县区划片服务 。
三、坚持做强短板 , 笃定推进师资和经费保障
一是落实幼儿园教师编制标准 。 明确按师生比 , 探索跨区域、领域编制调度机制 , 五年新增在编教师1万多名 。 二是创新人事管理 。 通过备案制、员额制 , 规范编外教师管理和待遇 。 三是完善教师专业成长机制 。 每年培养专科以上师范生近万名 。 制定幼儿教师资格标准 , 培养正高30余名 。 四是提高财政投入标准 。 落实省学前教育条例提出的财政性学前教育占比要不低于5%的要求 , 去年全省达6.78% 。
四、坚持优质普惠 , 逐步完善幼儿园管理机制
【全省|?持续深化改革 促进学前教育优质健康发展】一是完善优质普惠推进机制 。 持续实施优质幼儿园评估创建 , 消除普惠性幼儿园之间的等级差异 。 二是完善独立法人制度 。 为符合条件的公办园办理独立法人登记 , 发挥幼儿园办园主动性 , 全省公办园独立法人占比达到80% 。 三是加强规范民办园 。 明确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园所收益比例分别不超过成本的5%和15% , 要求其设立专用账户 , 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监管 。
五、坚持行政推动 , 全面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
一是坚持项目引领 , 提升保教质量 。 省级每年投入2000万元实施课程游戏化项目 , 从薄弱试点到区域整体推进 。 二是尊重身心规律 , 开展科学衔接 。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有效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 , 认定实验区23个、试点园(校)125对 , 即强化小学入学适应课程建设 , 又强调幼儿园入学准备贯穿三年全过程 , 帮助儿童实现从幼升小的平稳过渡 。
十四五江苏将从以下几方面谋划和推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
一是落实政府责任 , 不断提高公益普惠成色 。 坚持公办为主 , 优化资源布局 , 重点加强人口密集区资源建设 。 进一步落实编制标准 , 提高公办教师占比 。 严格落实公办园独立法人制度 , 严格监管民办园经费 。
二是弥合分层差异 , 实施高质量均等化的服务 。 推动各类公办园办园条件、保教质量、师资队伍、经费投入等总体均衡 , 全面实施园额班额标准化和幼儿园服务区制度 。 持续加强行政和教研两支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