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性格重要,还是智力重要?李玫瑾用40年的调查结果,给出答案

回想自己小时候,或孩子小时候的成长经历,很多人会发现自己或孩子,是这样过来的:

  • 在上小学之前,父母很少管孩子的事情,有时间就陪他们出去玩玩,没时间,就让小朋友自己玩手机,或交给长辈改,只要子女没有生病,每天吃饱了,就算完成养育任务。
  • 一到上小学,父母就开始关注孩子的成绩,在学校的表现,认为只有在校乖乖听老师话,门门功课都是高分的孩子,将来才会有出息。
对于孩子的心理、性格等问题,很少会关心。
一旦子女出事,许多父母的第一反应是“我家孩子平时很乖的”。
家长按照这样的流程教育孩子,与轻性格,重智力,认为智力是决定孩子命运的根本有很大关系。

李玫瑾|性格重要,还是智力重要?李玫瑾用40年的调查结果,给出答案
文章插图

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无关
而且还有许多父母认为,现在的小朋友,每天吃好喝好,只要乖乖上课就行了,怎么可能会有心理问题,性格缺陷。
但专门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的专家,李玫瑾教授,通过自己的研究成功告诉父母们。
孩子的性格比智力更重要李玫瑾教授在青少年心理问题方面,研究了40多年,分析过许多青年人的罪案,在马加爵、药家鑫等案件中,频频给出很经典的分析。
比如,在马加爵的犯罪心理分析报告中,她总结出了,对方是一个有性格缺陷的人,主要特点就是“孤僻且以自我为中心”。

李玫瑾|性格重要,还是智力重要?李玫瑾用40年的调查结果,给出答案
文章插图

他喜欢独来独往,不小心与他人发生冲突了,也从来都认为是别人的问题,而不觉得自己有错,并且在谈论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喜欢以“我”为主题词,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而养成这种性格,与他的父母、家庭环境也有很大关系。
马加爵在家里最小的孩子,有两位姐姐,而且他自己智商高、学习成绩也好,因此,从小被宠到大,自然喜欢以自我为中心。
这个因家庭问题造成孩子性格问题,然后引发悲剧的情况,几乎存在所有案件中。
因此,通过李玫瑾教授40年的研究,也能知道,智商再高的孩子,如果有很严重的性格缺陷,基本都没有未来。

李玫瑾|性格重要,还是智力重要?李玫瑾用40年的调查结果,给出答案
文章插图

而智商差一些孩子,如果性格好,愿意努力,将来也会过得不错。
孩子性格形成关键时期,在0~6岁李玫瑾教授还说过,社会问题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关键在早年,而人的早年主要活动范围在家庭中。
并且教授还认为,孩子的心理问题往往是滞后的,早期受到的影响,可能在长大之后才逐渐显示出来。
因此,父母对孩子的早期抚养很重要,特别是他们0~6岁的这段时间,培养方式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情感、性格、三观、言语等问题。
父母的早期的哪些行为会造成孩子性格缺陷★没满足孩子的依恋之情

李玫瑾|性格重要,还是智力重要?李玫瑾用40年的调查结果,给出答案
文章插图

李玫瑾教授建议,妈妈最好在孩子三岁之前给他们关心爱护,而爸爸则可以偶尔哄一下,满足小朋友对依恋之情的需要,同样也形成了孩子教育上的分工合作。
★溺爱孩子
在全心全意照顾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也不要满足他们不合理的要求,并且家庭中的爱不能只集中在子女身上,妈妈可以爱孩子,但爸爸要更爱妈妈,好好照顾对方。
这样,孩子才不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在孩子面前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