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到晚就知道玩手机”,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将改变和治愈孩子

很喜欢一句话:
“旅行、阅读、表达、倾谈、逛菜市场、学习烹饪 , 投入一两项无用的爱好 , 都可以感受人生之美 。 ”
作为全职妈妈 , 平日里除了家务 , 就是孩子 , 真的就是缺少那么一点美 。 而逛菜市场和烹饪 , 那都是必修课 。 剩下的 , 能够持续坚持的 , 也就只有阅读了 。
年前和朋友一起做了一期付费的读书会 , 每天和宝妈们一起阅读育儿书籍、聊聊育儿的故事 , 真的是一种不错的体验 。
“一天到晚就知道玩手机”,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将改变和治愈孩子
文章图片
春节期间 , 虽然整天处于闲暇状态 , 孩子虽然不粘在身边 , 但是和其他小朋友到处疯玩 , 还是有些担心孩子的 , 所以也需要时不时地关注孩子的动向 , 终究也不能安心做点啥 。 昨天孩子上学了 , 于是又开始了阅读模式 。
这次阅读的《非暴力沟通》 , 其实之前听书都听过几遍了 , 但是呢 , 还是觉得停留在表面 。 就像有人说的 , 用才是最好的学 。 之前是单纯的读书 , 有点不求甚解 。 所以 , 这次想深入地去阅读 , 做到学有所用 。
这个春节 , 是在乡下老家度过的 。 作为宝妈 , 平时都是一个人带娃 , 所以回家之后 , 除了孩子的事情 , 其他的事情都当起了甩手掌柜 。 因为孩子白天都去找小朋友玩了 , 所以 , 很多时候可以看到我真拿着手机 。 可能是在看书 , 也可能正在写微头条 。
“一天到晚就知道玩手机”,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将改变和治愈孩子
文章图片
这期间我经常能听到的一句话 , 就是来自老妈的:
“一天到晚 , 就知道玩手机” 。
其实 , 老母亲的这种言语 , 就属于
“暴力沟通
” 。 而且 , 生活中也很常见 , 比如下班回家看到孩子正在看电视 , 可能会不自觉地唠叨一句:“就知道看电视 , 作业做完了吗?”
作为当事人的母亲 , 她可能觉得这句话就是她看见的事实 。 而实际上 , 我可能正在用手机阅读 , 或者做其他有意义的事情 。 当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 , 我内心的第一感觉是不舒服的 , 甚至是烦躁的 , 觉得自己不被家人理解 。
如果母亲换一种表达方式 , 我可能更乐意接受 , 并作出改变 。 比如:“我看你这一天里很长时间都在用手机呀 , 看手机时间长了对眼睛不好 , 我担心你近视会越来越厉害 。 去喝杯水 , 顺便去转转 , 让眼睛放松下 。 要不跟我一起出街上转转?”
“一天到晚就知道玩手机”,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将改变和治愈孩子
文章图片
没有对比 , 就没有伤害 。
我想 , 任何一个人听到下面的表达 , 一定会放下防备 , 给予对方温柔的反馈 , 哪怕是一个淡淡的微笑 , 或者是一句“我知道了” , 又或者是默默的放下手机 , 出门走一圈 。
而下面让人欣然接受的表达方式 , 就是典型的
“非暴力沟通”
。 没有评判和批评 , 有的只有观察、表达感受、建议和请求 。
其实 , 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一种误区 , 它也对应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里的一句话: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 , 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 ”
老母亲的一句话 , 确实让我内心不痛快了 。 而我 , 可能也对孩子说过同样的话 。
“一天到晚就知道玩手机”,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将改变和治愈孩子
文章图片
很多时候 , 我们习惯了
条件反射式
的回应方式 , 遇到评判 , 我们会选择防卫、反击 , 或者回避 。 如果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观察、感受和需要上 , 那会让各种关系变得更和谐 , 比如亲子关系、亲密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