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妈妈,我想再玩10分钟”,这2种回答比较伤孩子的心


教育|“妈妈,我想再玩10分钟”,这2种回答比较伤孩子的心
文章插图

文:超妈
“妈妈,让我再玩10分钟吧。”
每个父母都经历过这样的讨价还价,孩子挤挤眼泪撒撒娇,父母就心疼地妥协,马上答应。
于是,好几个10分钟过去后,孩子依然在玩,父母毫无办法。
孩子一直得寸进尺,父母一直曲意迁就,这样的教育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有些父母问:那我干脆不让他玩不就行了吗?
也未必,父母过于强硬的态度,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伤害。
当孩子跟你讨价还价时,父母要避免以下两种做法,既不纵容,也不伤害。
1
“只能多玩10分钟。”
很多家长困惑,为什么明明跟孩子约定好,孩子总是不遵守呢?
说好只能看一集动画片,结果一集结束了,孩子说“让我看完下集吧”。
父母就觉得让孩子一直掂挂着动画片也不好,所以让他看了。
说好只能玩30分钟,结果一个小时过去了,孩子说“让我多玩10分钟吧”。
父母就觉得反正10分钟也不长,所以让他玩了。
10分钟虽然不短,但×2、×3、×4,就是一笔难以计算成本的时间账。
孩子一点点提要求,父母也觉得合理,于是一次次满足他的索要。
其实,孩子是在试探你的底线。
当他发现,无论他提什么要求你都会答应,就会变得肆无忌惮,不再把你的要求放在眼里。
你以为无伤大雅的小小拖延,正在毁了孩子的自制力,也严重损害了你作为父母的尊严。
父母的纵容,会让孩子变得过度依赖。
不管他有什么心愿或要求,只要向父母提就可以了,孩子会发现不仅可以在情感上依赖父母,也可以在行为上依赖父母。
“妈宝男”就是这样出现的,懒得动手,懒得约束自己,反正有父母撑腰。
父母的妥协,会让孩子变得过度自大。
总被满足的孩子,会习惯对他人颐指气使、指指点点,认为任何人都不能违背自己的意思。
一旦被否定,被反抗,他们难以承受打击,会变得很脆弱。
为了孩子,我们一定要做温和而坚定的父母。
该说“不”的时候要坚决说不,该有界限的时候要守住界限,该有规则的时候要遵守规则。
宁愿提前跟孩子约定好时间和次数,也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妥协退让。
不要冲孩子吼,不乱发脾气,不做情绪化的家长。
每个父母都应该有条件地爱孩子,不在原则上谈条件,不违背本心轻易纵容孩子。

教育|“妈妈,我想再玩10分钟”,这2种回答比较伤孩子的心
文章插图

2
“我说不行就不行!”
前几天坐地铁时,看到一对母子因为手机而争吵。
儿子想拿手机玩游戏,妈妈不给,儿子就一直嚷嚷“你答应给我玩的”。
妈妈一直盯着手机,头也不抬地说:“我说不行就不行!”
儿子不干了,直接抢妈妈的手机,被推开后甚至抬手推了妈妈一把。
父母教育孩子最悲哀的是:把孩子变成了敌人。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也一天天变得不听话,父母的耐心越来越少,脾气越来越大。
原本的教导变成了指责,原本的传授变成的命令,原本的父母也变成了“暴君”。
很多父母觉得,自己是孩子最亲的人,所以孩子一定要听自己的话,一定要按自己的吩咐做事。
如果孩子没做好,那一定是孩子的问题。好好说话不听,那就直接命令,直接开骂。
“暴君式”教育,“独断型”父母,使得教育大打折扣,也把孩子越推越远。
为什么我们命令或训斥孩子后,孩子更加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