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种溺爱做法,易导致孩子性格缺陷!
每一位家长
都希望把全部的爱都给自己的孩子
都期望孩子在自己的保护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以至
有时会分不清什么是爱、什么是溺爱
下面这些错误你是否犯过?
01
错误做法一:包办替代
孩子穿衣、穿鞋、简单收拾家务等 , 这些最基本的事情家长都给孩子包办了 。 家长们认为 , 每天时间很紧张 , 没时间让孩子磨磨蹭蹭的自己干那些事 , 我们动手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
从表面上和眼前看 , 包办代替似乎对孩子有好处 , 节省了父母等候的时间 , 但从长远看却剥夺了孩子实践的机会 , 使孩子身心得不到锻炼 , 即使孩子长大一点有能力完成那些事 , 可能也没有养成习惯自己完成 , 也不愿自己去做 , 更不愿去尝试超出自己能力的事了 。
文章图片
02
错误做法二:特殊待遇
在不少独生子女家庭 , 父母往往都会辛苦工作 , 勤俭持家 。 舍不得给自己买东西 , 可是对孩子却很大方 , 孩子要什么都照给不误 , 也不太会教孩子节省 。
时间长了 , 孩子可能会从自己得到的特殊待遇中总结出“我是特殊的人”的结论 , 并容易变得自私 , 不懂得关心他人 。
03
错误做法三:害怕哭闹 , 轻易妥协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 ,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 , 孩子想达到无理要求时常常以“哭闹、躺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 。 家长在公共场合 , 或是有外人在场的情况下 , 碍于面子想让事情尽早结束 , 往往会轻易妥协让步 。
长此下去 , 孩子会不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 , 更没有耐性去等待欲望实现的过程 。
父母的一味妥协只会让孩子抓住规律 , 越是有人在场 , 越是事多 , 越一次次地迫使家长妥协 。 做什么事都要讲究一个原则 , 若家长能够坚持原则 , 孩子也会放弃无理的想法和做法 。
文章图片
04
错误做法四:过分保护
中国父母在育儿的过程中 , 经常会给孩子制定很多规则 , 为的是让孩子能听自己的话 。
孩子做得不好 , 或者没有按自己的要求完成 , 很多妈妈难以控制自己的冲动 , 会对孩子说狠心的话 , 但事后又为自己的行为感到自责和内疚 。
许多父母不自觉地做了焦虑型的父母 , 造成了孩子做事不专注 , 通俗地说 , 就是给予孩子过度的保护 , 有问题时又抱怨孩子 , 让孩子无所适从 。
05
错误做法五:纵容懒散
纵容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 。 要怎样就怎样 , 睡懒觉 , 不吃饭 , 打游戏 , 白天游游荡荡 , 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 。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家长在小孩念小学时管教得很好 , 到了中学就对孩子放宽标准 , 殊不知中学时期正是孩子面临诱惑最多的时期 , 必须坚持原则 。
长期的懒散生活 , 必然使得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 , 做人得过且过 , 做事心猿意马 , 有始无终 。
06
错误做法六:过分控制
为了绝对安全 , 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 , 也不许孩子和别的小朋友玩 。 有的孩子慢慢成了「小尾巴」 , 时刻都不能离开家长 。
更有一些家长对孩子是绝对权威 , 强调孩子要听话 , 要服从 , 用各种清规戒律约束孩子 , 干预孩子的个人意志 , 防止和制止孩子的独立行动 。
家长对孩子频繁地发布指示和禁令 , 如不许调皮、不许闹、不许跑等 。 让他们不要动这不要动那 , 应该怎样怎样 , 这样容易使孩子丧失自信 , 养成依赖心理 , 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
- 孙妈妈带孙卓理发,发型师做法引孙卓不满,回家后冲妈妈发脾气
- 生完娃后,你的胎盘“埋了”还是“吃掉”?做法不同结果大不同
- 3岁孩子和妈妈分开就哭,妈妈的做法堪称科教书
- “溺爱”不是爱,正确表达对孩子的爱,要掌握三个原则
- 孩子超市先吃东西后付款,被要求3倍赔偿,宝妈的做法尽显高情商
- 这个就是家教!广东一女儿对妈妈说话不礼貌,爸爸的做法让人怒赞
- 五岁男娃误吞水银,母亲逼着娃喝鸡蛋清才上医院,医生:做法很棒
- 做法|月子里的忌讳,远离等于“回春”,否则宝妈熬着苦还遭罪
- 儿子|4岁儿子拿了根棒棒糖忘付钱,超市要求十倍赔偿,妈妈的做法获赞
- 5岁孩童误吞纽扣电池,爸爸的“做法”让医生称赞:是个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