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给“网络原住民”家庭更多教育支持( 二 )


政府要主动推进城市公共空间适儿化改造,加快完善儿童游乐设施、图书馆、公园、体育馆等公共设施的建设,给儿童更多的成长空间 。就拿儿童阅读来说,很多地区社区阅读空间天然缺失 。相较于大型图书馆,坐落于街道、社区步行即可快速抵达的小型阅读场所更具有现实价值 。在这方面,我们不妨借鉴美国的图书馆服务体系 。以美国芝加哥为例,读者从家里步行出发,15分钟即可发现公共图书馆 。此外,美国还设有大型图书车,便于图书在较为偏远的地区流动分享 。这些便捷的图书馆服务让家长能够随时利用闲暇时间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丰富儿童的生活 。我们只有不断完善儿童触手可及的空间资源,家庭教育的丰富性才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
社区和学校要有建设“儿童友好型社区”的主动意识,通过单位联盟、资源开放共享,为亲子活动、家长学习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一些地方探索出的成功做法值得借鉴 。例如,深圳是我国第一个联合国授予的儿童友好型城市,一些幼儿园主动将园所资源辐射社区 。包括在周末定时开放特色项目场地,如阅读室、运动场、美术室、木工坊等,以专业的教师团队形成相应课程;围绕儿童的教养主题,开发适宜的课程,帮助幼儿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带动更多学校和机构形成联盟,将所属单位的操场、体育馆、图书吧、功能室及社区的共同区域向社区全面开放,丰富亲子活动和育儿指导 。由此,社区家庭教育的水平得到提高,家长育儿更加得心应手,不再依赖于网络 。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 。家庭教育工作开展得如何,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 。然而,家长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会不断出现育儿困惑、难题 。如果能更深入地构建家庭教育支持体系,丰富资源供给,那么家长无助、迷茫的时候,就能得到科学、及时、有效的支持 。家长的育儿道路就会越走越顺,孩子的成长道路也会越走越宽 。
(作者系本报采访人员)
《中国教育报》2022年03月04日第2版
作者:刘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