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陪伴,量少孩子不愿意,量多耽误家长,怎么办

导语:孩子最喜欢被家长宠爱 , 陪伴左右 。 陪伴少了孩子不愿意 , 陪伴多了耽误家长的事 。 面对孩子恳求的陪伴量 , 家长怎么办?
下午放学 , 孩子在她房间写作业 , 我想起要提醒孩子一个知识点 , 就走到孩子房间和孩子交谈了一会儿 , 刚准备起身离开 。 孩子忽然用恳切的语调说:“请您再陪我一下好吗?就一会会儿?” , “你现在已经能独立写作业了 , 我还有事要忙 。 ”我回答 。 “唉呀 , 就再陪我一下 , 天天都说忙 , 忙!”孩子似乎有点不耐烦了 , 生气的说 。 “好好好 , 就再陪小公主一下!”我坐在孩子旁边说 。 刚坐下 , 孩子又说:“不准看手机!” 。 “唉 , 这个小人精 , 我心里刚想的怎么她就知道了?”我暗自叫苦 。 无奈 , 不看手机 , 就仔细地看孩子写作业 。 发现问题及时给孩子指正 。
亲子陪伴,量少孩子不愿意,量多耽误家长,怎么办
文章图片
亲子陪伴 , 量少孩子不愿意 , 量多耽误家长 , 面对这个棘手的育儿问题 , 家长该怎么办?
简单说就是孩子感受到 , 来自家庭的爱的电量不足 。 爱的电量来自家长的陪伴量!陪伴需求满足了 , 就是爱的电量充满了;没满足 , 就是电量余额不足 。 爱的电量不足 , 逐渐长大的孩子不会像个婴宝宝 , 遇到个事就哭哭啼啼地找妈妈、抱着家长的大腿不放 , 但会在其他方面变得消极起来 。 比如无声的抗拒 , 叫练字不肯练 , 叫做题不想做 。
亲子陪伴,量少孩子不愿意,量多耽误家长,怎么办
文章图片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科副主任医师李雪认为:很多家长常常只看到孩子沉迷网络的表象 , 忽略关注孩子心情、学业上的困难、同伴关系方面的问题 。 家长们常误认为孩子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脾气不好等现象的元凶是网络成瘾 。 实际上 , 真正符合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的孩子并不多 , 很多是先有了情绪问题 , 只能通过玩游戏勉强让内心不那么痛苦 。
因为缺少家长陪伴 , 陪伴量不足的孩子 , 犹如一叶随风飘摆的小舟 , 随波逐流 。 逐渐丧失安全感 。 慢慢变得自卑胆小 , 不敢说出真话 , 不敢寻求她人的帮助 。 受委屈了 , 硬撑着 , 不去寻找疏解心结的出口 。 结果就是孩子越来越自卑 , 与家长日渐疏远 , 会寻找并喜欢上亲情之外的人或事或物 。
亲子陪伴,量少孩子不愿意,量多耽误家长,怎么办
文章图片
1、家长为陪伴孩子牺牲事业时间值吗?
家长的人生 , 任何一个选择 , 都是伴随得失的 。 人生不是单选题 , 很多人在努力平衡着“育儿”和“事业”的差别 , 现实是有的人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一点 , 有的人拼搏事业的时间少一点 , 两者都没有绝对的“牺牲” 。 不去陪伴孩子事业就一定在上升阶段吗?如果更多地陪伴孩子 , 会让事业一塌糊涂吗?事实是很多人因为陪伴孩子 , 对人生 , 对事业有了新的认识 , 从而达到一个新的人生高度 。 所以 , 有时间就要多陪陪孩子 。
亲子陪伴,量少孩子不愿意,量多耽误家长,怎么办
文章图片
2、孩子成长的特别阶段 , 特别陪伴 。
学校教育对孩子的一生成长平均只起到10%的作用 , 最终还是家庭教育起主要作用 。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 孩子成长过程中 , 需要得到母亲的慈爱 , 也需要得到父亲的影响 , 比如坚毅、韧性、阳刚等品质 , 独立自主、勇担责任等做事方式 , 父亲的作用尤为重要 。 家庭教育专家韩似萍老师认为:孩子在6到12岁的成长阶段接受父母的教育 , 尤其是父亲的教育 , 对孩子特别重要 。 这个时期男孩子接纳父亲的行为模式 , 女生接纳母亲的行为模式 。 而在当下的小学里以女老师占大多数 , 平常在学校里 , 孩子和女性接触得较多 , 如果回到家还没有对父亲的阳刚认知 , 会导致男孩越来越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