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给你分享食物时,你是怎么做的?错误的分享教育让娃更自私( 二 )


孩子给你分享食物时,你是怎么做的?错误的分享教育让娃更自私
文章图片
如果孩子在分享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快乐 , 对结果也是满意的 , 他也会逐渐养成“分享”的品质 。
2.分享要引导
有的家长认为只有孩子把自己最心爱的物品与人分享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分享 。
由于这种认识的误区 , 导致很多父母强迫孩子把自己最喜爱的东西与别人分享 。
其实 , 别说孩子 , 就是我们成人 , 把喜欢的东西给别人也会不开心 , 被迫把喜欢的东西给别人 , 也会愤怒反抗的 。
如果我们想要教给孩子这个分享的行为 , 引导往往比强迫更有效 。
比如 , 引导孩子互换玩具 , 学会“轮流”、“等待”的规则 。
孩子给你分享食物时,你是怎么做的?错误的分享教育让娃更自私
文章图片
比如 , 当孩子不愿把手里的饼干分给别的小朋友时 ,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
“如果别人手里有饼干 , 不给你吃 , 你是不是也很难过呢?”

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爱心”、“使孩子从小了解社会规则”
等 , 也是分享教育的内涵 。
3.分享不要随意贴标签
当孩子不愿分享时 , 家长会觉得孩子自私 , 于是喜欢给孩子贴上“小气”“自私”“霸道”的标签 。
孩子不像成人 , 面对不喜欢的事会掩饰自己的情绪 , 他们的情感和表达方式往往更直接 。
孩子给你分享食物时,你是怎么做的?错误的分享教育让娃更自私
文章图片
孩子小的时候 , 他们自我概念的建立是源于身边人的评价 , 所以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那些标签 。
我们只需理解、接纳孩子的不愿意 , 为他们创造分享的愉快经历 。
李玫瑾教授曾讲过自己教育女儿的经历:
一次 , 李教授带着年幼的女儿去爷爷奶奶家 , 吃橘子的时候 , 李教授剥了个橘子 , 让女儿把橘子分给爷爷 , 女儿有点不愿意 。
李教授说:你不去给爷爷 , 那你也吃不了了 。
这时候家里的姑姑拉着小姑娘的手:“我们给爷爷送过去”
爷爷吃了橘子 , 高兴地亲了小姑娘一下 , 后面李教授又让她送了瓣橘子给奶奶、给爸爸、给姑姑 。
孩子给你分享食物时,你是怎么做的?错误的分享教育让娃更自私
文章图片
最后 , 李教授又剥了个整的橘子给了女儿 , 奖励她的分享行为 。
很多家长会鼓励孩子和同伴分享 , 其实 , 孩子
最初认识分享、学会分享是与最亲密的人分享而习得的 。
所以 , 在家里 ,
我们要尽量多给孩子提供分享的机会 ,
并开心接受孩子分享给我们的物品 , 让孩子体验分享的快乐 , 孩子也渐渐地理解分享的意义 , 并将这美好的品质“自然”地根植于心 。
孩子给你分享食物时,你是怎么做的?错误的分享教育让娃更自私】高级育婴师 , 二孩妈妈 , 关注母婴健康、孩子的养育和教育 , 获取更多育儿资讯 , 欢迎关注银花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