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调皮捣蛋无视规则,为什么规矩就这么难立起来?

生活中你是不是也经常遇到这些情况:
明明说好吃完饭才能吃零食 , 结果吃一半就说饱 , 就叫嚷要吃零食
定好了玩具自己收的规则 , 结果每次玩具都不收拾 , 耍赖让家长帮忙收
看电视时说好就看十五分钟 , 结果下一集又一集不肯关 , 理由是我没在看在挑
原本以为讲好规则 , 孩子就会好好去遵守 。 可孩子却我行我素 , 丝毫不把规则当回事 。 无奈之下 , 只能在孩子不遵守规则的时候给予孩子惩罚措施 。 例如现在不关电视 , 明天就不给你看电视了 。
可这样一来 , 却开始了无休止的争吵 。 孩子委屈地哭泣 , 大人无奈的情绪 。
孩子调皮捣蛋无视规则 , 为什么规矩就这么难立起来?
学龄前的孩子无法脱离自我的角度看待问题
如果我们细心去观察 , 就会发现这些不讲规则的孩子 , 他们并不觉得自己在破坏规则 。
塞尔曼的“角色采择理论”中就指出:6岁以下的儿童 , 他们并不能意识到别人的观点是会和自己的有所不同 。
在塞尔曼的“荷妮“两难问题实验中 , 问题为:荷妮被父亲要求不能爬树 , 但现在需要救猫 , 荷妮应不应该去救猫?
当这个“两难”的问题问6岁以下的孩子时 , 他们的选择是:救猫!因为荷妮自己喜欢猫 , 所以认为父亲自然也会喜欢猫 。 [1]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 , 当想法和现有的规则发生冲突时 。 此刻他们就会认为自己的选择就是大家的选择 。
就像明明说好了“不要在沙发上面跳” , 可孩子还是要在沙发上跳 。 这并不是孩子在耍赖 , 只是他们觉得”只要不摔倒那就可以跳”的想法 , 自己认可了那么家长也应该认可 。
当然这种以自我为角度来看待问题的方式会随着孩子社会交流的深入和长大而慢慢改变 。
孩子调皮捣蛋无视规则,为什么规矩就这么难立起来?
文章图片
你觉得的不遵守规则 , 只是孩子还没认可规则
回归到我们社会的规则 , 你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愿意遵守规则其实是知道规则可以方便我们 。 像我们在路上开车会遵守交通法规 , 也是因为知道一旦大家都随意开车 , 交通只会更加混乱 。
孩子没有成人那么深的社会阅历 , 无法通过自身的经验对规则进行预判对自己是否有帮助 。
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就认为 , 人们一生都会经历8个阶段的挑战 。 而每一个阶段的挑战都是以解决冲突和危机为特征 。 而这些冲突和危机解决的体验会引导我们发展出最终的自我意识 。 [2]
对孩子们来说 , 最初规则和社会准则都意味着危机 , 他们无法一开始就清楚规则的意义 , 因此他们会通过各种挑战去认知和了解规则 。
孩子调皮捣蛋无视规则,为什么规矩就这么难立起来?
文章图片
就像孩子突然要将鞋子穿反 , 不管你怎么去解释孩子就是想要这么穿 。 而这其实就是孩子在学习如何接纳别人的观点和规则 。
在和别人观点冲突后 , 这种经历会指引孩子去探索自我和他人之前的位置 , 最终内化出自己的行为准则 。
比如前面说的 , 孩子硬要穿着相反的鞋去学校 。 那么当他穿着相反的鞋去学校时 , 社会的眼光和脚上的不适感就会指引他去思考“妈妈的意见是不是对的” 。 这个过程就是孩子去解决冲突和危机的过程 , 他将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如何去接纳别人的意见和规则 。
所以与其说孩子的规则难树立 , 不如说孩子只是还无法了解和明白规则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当孩子真正认识到规则的意义时 , 自然就不会再去挑战和脱离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