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调皮捣蛋无视规则,为什么规矩就这么难立起来?( 二 )


两个规则感建立的误区 , 不仅父母吃力 , 还可能害了孩子
误区一:培养规则感就是给孩子设立很多规则 , 规范他的行为
——不 , 规则越多只会让亲子冲突更多 , 孩子更焦虑、父母更疲惫
对于规则 , 我们有一种自然而然的想法就是孩子的行为需要规则来做指引 。 规则越多 , 孩子就越不容易犯错 。
但事实上 , 却正好相反 。
树立越多的规则 , 首先学龄前的孩子是很难进行消化和理解 , 其次繁多的规则最终束缚的不是孩子 , 而是家长 。
例如孩子吃零食的问题 , 为了避免影响正餐和蛀牙 。 有些家长通常会制定非常详细的规则(像孩子吃零食的时间和数量、吃零食的种类等等) , 减少和孩子的纠缠 。
孩子调皮捣蛋无视规则,为什么规矩就这么难立起来?
文章图片
这些规则原本以为确定好了就可以不再需要讨论 。 可孩子却不是这样想的 。
他们时常会因为一丁点情况的改变就要求变换规则 。 像“今天中午我没吃零食 , 晚上要补多一次零食”等等 。
他们会无时无刻地去探究规则的边界 , 希望能借此去多吃一块或者更多机会吃零食 。
最终变成孩子明知道有规则 , 但还是不停地在试探 , 而家长为了保证规则的一致性 , 就得不停坚持规则和去说服孩子 。 在这样的僵持下 , 自然隐藏了很多亲子冲突的导火索 。
所以针对规则 , 我们应该是重要的事情才制定规则 , 一般的事情预留空间给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 。
这样既可以减少亲子间的磨蹭 , 也可以让孩子有机会去了解规则的意义 。
误区二:不遵守规则就给孩子设置惩罚 , 承担行为责任
——不 , 惩罚并不能让孩子理解后果 , 反而容易激发对抗情绪
孩子调皮捣蛋无视规则,为什么规矩就这么难立起来?】在和孩子的规则纠缠中 , 我们经常都可以看到有家长会在孩子不遵守规则时 , 责罚孩子 , 期望责罚能让孩子明白后果 。 例如你现在不去洗澡我就不给你看电视了 。
有时候这种惩罚可以让孩子屈服 , 但更多的时候是激发起孩子的情绪 。 大哭大闹地说 , 你不能这样做 , 看电视和洗澡是两件事情等等 。
其实惩罚和后果经常都会被我们不经意间去混淆 , 以为设置一个障碍就可以知道行为的后果 。 可规则在我们人类社会的开始之初 , 就是为了方便我们的生活 , 这种方便自然就会演变出“不遵守”的后果 。 这种后果并不是人为制作的惩罚 。
因此惩罚是人为的 , 而后果是规矩的相反面 。
例如排队上车和不排队上车 , 你会发现排队上车的上车速度比不排队的快 。 这种自然的后果就会让大家自然地排队 。 但如果你告诉别人 , 你不排队 , 你的票价就要涨一倍 。 那么估计你的关注点就不是排队是否有利于自己 , 而是为什么要涨一倍的票价 , 这种惩罚的威胁转移了你的关注 。
而孩子也是一样 , 当他明白日常生活中规则的遵守是对自己有利的 。 那么不需要人为设置惩罚 , 孩子也会自发去遵守 。
像我家孩子是可以进厨房帮忙的 , 但进厨房前我都会和他说清楚规则 。 告诉他如果不遵守 , 就不能让她继续在厨房帮忙的原因 。 这种事先的解释会让孩子有机会明白规则的意义 。
明白规则意义后 , 当后果发生 , 孩子就不会觉得是一种惩罚 。 因为她知道这种后果是不遵守规则才出现的 , 不是我故意为难她 。
所以 , 我们没必要去给孩子设置人为的惩罚 , 只需要启发孩子去认识到这些后果 。 那么他自然而然地就会去思考自己的行为 , 最终内化这些规则 , 自发去遵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