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调皮捣蛋无视规则,为什么规矩就这么难立起来?( 三 )


孩子调皮捣蛋无视规则,为什么规矩就这么难立起来?
文章图片
远离“调皮鬼” , 这样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感更有效
虽然学龄前的孩子对规则的理解还无法达到成人一般的高效 。
但作为家长我们可以这样来帮助孩子理解日常生活中的规则 。 避免过多的亲子冲突 。
1、不说教 , 引导孩子参与规则
面对孩子不遵守规则 , 结果导向的说教通常在孩子面前都会被认为是指责和威胁 。
要让他们接受这个规则 , 首先需要的是参与到这个规则 。
例如之前孩子鼻炎需要洗鼻子 , 但不管怎么讲道理定规矩 。 每次孩子就耍赖不洗 , 弄得家里人都很不愉快 。 后来他爸爸问孩子“那你觉得什么时候应该洗鼻子 , 说说你的意见” 。 孩子在这个过程中 , 被慢慢引导找到了自己合适的规则 。 虽然现在偶尔洗鼻子的时候还会拖拉 , 但一说起他制定的规则 , 还是能配合地洗完 。
所以面对孩子不遵守规则 , 除了那些真的涉及安全底线的 , 其他的规则不如让孩子闹腾一会 。 让他去看看不遵守的后果 , 引导他去发现和讲出自己的看法 。 给予他制定规则的机会 , 让他真正地置身于规则中 , 体会到规则对他的意义 。 这样他才会自发地去遵守规则 。
2、多和同伴相处 , 从游戏中学会聆听规则
如果我们去观察孩子之间的相处 , 就会发现孩子之间的合作和游戏其实也是充满了规则的 。
例如玩木头人 , 发起游戏的孩子需要去跟其他孩子讲解规则 , 像游戏的活动范围等 。
而参与游戏的孩子为了能一起玩就需要仔细地聆听和观察规则 。
皮亚杰就指出 , 游戏互动可以促进学龄前孩子的角色采择能力(能够区别他人和自己的想法 , 感受别人的意图)和社会判断的成熟 。
同时心理学家尼尔森和阿巴德也认为 , 比起面对成人 , 儿童更愿意去解决孩子之间的矛盾 。 而且这种矛盾可以帮助孩子学会理解别人的观点和冲突 。
所以如果你担心孩子的规则感 , 不如让他多去和其他孩子一起玩 , 在协同游戏中他就会慢慢学会聆听规则 , 建立自己的规则感 。
3、父母榜样作用 , 规范孩子行为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 他们对行为的学习首先是从父母身上开始 。 学龄前孩子就像海绵般 , 无条件的吸收父母的行为态度 。
就像两三岁的孩子会吵着想要用筷子 , 其实就是希望对父母行为的模仿和学习 。
所以对于学龄前的孩子 , 当我们希望他们遵守某个规则前 。 我们首先应该先自己遵守 , 这样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也会对这个行为进行吸收 。 最后你再去要求孩子遵守就不再那么的困难 。
4、邀请孩子成为家庭规则的监督者
就像前面所说 , 孩子的行为和规则都是从父母身上学会的 。
那么邀请孩子来做家庭规则的监督者 , 就可以更好的让孩子去学习和认知规则 。
例如你跟孩子说“晚上9点半就要上床睡觉” 。 那么多数时候 , 孩子都会拖拉 。 但是如果你说“每天晚上九点半你就监督妈妈去睡觉” , 那么孩子就会积极的拉妈妈上床睡觉 。
因为这时候孩子会觉得自己不是一个被动的遵守者 , 而是一个主动的参与者 。 这个规则是大家的 。
总之 ,
我们想要孩子主动遵守规则 , 首先需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规则对他的帮助 。 就像为了玩好游戏 , 孩子会自发去遵守规则 。
孩子不是缺少遵守规则的耐心 , 而是不了解这些规则对他的意义 。 只有剥开限制的外衣 , 才能让规则的价值体现在孩子面前 , 让他自发去遵守和聆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