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寻子26年后去世,儿子曾是微信好友:最大的遗憾,是…( 二 )


父母与孩子之间最大的遗憾 , 就是“我本可以” 。 那些珍贵的亲子时光 , 一旦错过就不能重来 。
妈妈寻子26年后去世,儿子曾是微信好友:最大的遗憾,是…
文章图片
等父母有空了 , 孩子却长大了
常看到一句话:“等父母有空了 , 孩子却长大了 。 ”
在这个生活压力极大的社会上 , 我理解父母有时候 , 真的力不从心 。
上班的时候 , 要拼体力和脑力 , 看着领导的眼色工作 , 常常不得不加班很久 。 为了支撑起家庭 , 我们只能委屈一下孩子 。
7点下班回家 , 12点上床睡觉 。 在短短的五小时内 , 我们要吃饭、洗碗、洗衣服、监督孩子学习 。 短暂的碎片化时间里 , 大多数父母只想躺在沙发上玩玩手机 , 放松一下大脑 。
父母有自己的苦衷 , 但阅历尚浅的孩子 , 无法理解 。 在他们眼中 , 每晚难得的亲子时光里 , 爸爸妈妈宁愿玩手机 , 也不愿理自己 。
前不久 , 看到一则新闻 。
11岁的男孩小杰离家出走了 , 爸爸急得要命 。 可警察找到小杰后 , 他却拒绝和爸爸交流 。
警察耐心沟通后 , 小杰才闷闷不乐地说:“我不想看到他!天天打游戏 , 也不管我作业 。 我爸的这种行为 , 我真的看不下去了 , 太气人了!”
妈妈寻子26年后去世,儿子曾是微信好友:最大的遗憾,是…
文章图片
想象一下 , 当孩子放学后兴致冲冲地回家 , 想跟父母分享白天的趣事 , 得到的只有敷衍的回答 , 和喧闹的手机短视频声时 , 他该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教育孩子最好的时机 , 就藏在平时的陪伴里 。 可陪伴是有有效期的 , 孩子长大后 , 父母想重新教育孩子时 , 只会发现为时已晚 。
缺少陪伴的孩子 , 内心将永远带着伤痕 。
心理学家武志红讲过一个案例 。
一位事业有成的企业高管 , 在公开场合讲话时 , 非常容易紧张 , 总是磕磕巴巴、满头大汗 , 害怕别人对他的话不感兴趣 。
在武志红的引导下 , 他才意识到 , 原来这是因为小时候 , 每当他和妈妈讲话时 , 妈妈总是给他一个漠不关心的侧脸 , 从不积极回应他的话 。
久而久之 , 他变得敏感而自卑 , 哪怕事业再成功 , 也跨不过内心的坎 。
事实上 , 陪伴孩子与忙于工作 , 并不冲突 。 对孩子来说 , 每天一小时的高效陪伴 , 比一整天的敷衍陪伴 , 更有用 。
孩子并不是不讲道理的人 , 他们能理解父母的苦衷 , 前提是父母必须尊重孩子的感受 。
如果有必须要完成的工作 , 父母可以耐心地告诉孩子:“爸爸/妈妈要完成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 大约一个小时 。 等完成后 , 爸爸/妈妈一定会陪你玩的 , 好不好?”
等工作忙完后 , 父母应该放下手机 , 全身心地陪伴孩子 , 无论是一起看书 , 还是一起玩游戏 , 都要让孩子感受到 , 自己是被真心对待的 。
内心富足 , 有安全感的孩子 , 都是被“陪”出来的 。
妈妈寻子26年后去世,儿子曾是微信好友:最大的遗憾,是…
文章图片
等父母想弥补了 , 孩子却不需要了
陪伴最重要的一点是 , 父母能在亲子时光中 , 发现孩子的优点 , 及时鼓励、肯定孩子 。
一个总是玩手机的父母 , 哪怕孩子每晚都高质量地完成作业 , 他们也不会发现;
一个参与度高的父母 , 哪怕孩子暴露出某些小缺点 , 他们也能立马正确引导孩子 , 并强化孩子做得好的部分 。
一个总是玩手机的父母 , 为了图省事 , 总会不自觉地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