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防疫“亲子”收治模式,顺应民之所盼

【婴幼儿|防疫“亲子”收治模式,顺应民之所盼】
婴幼儿|防疫“亲子”收治模式,顺应民之所盼
文章图片
▲今年4月,某地方舱医院开始收治感染者 。图/新华社

最近,“婴幼儿感染者隔离治疗家长能陪护吗”的问题引发不少关注 。
在本轮疫情严峻复杂的背景下,据媒体报道,有地方的方舱医院已开启“亲子”收治模式,并对阴性家长陪护作出部署安排 。目前,相关收治工作继续进行中 。
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从目前收治的患儿情况来看,八成以上感染患儿的家长也是阳性(属于家族聚集性感染),这样就会采取“同收同治”;而针对很小一部分核酸阴性的家长,他又不愿意和孩子分离,从人道主义的角度考虑,在家长充分知晓风险的前提下,也会有相应安排 。
这一消息让不少人感到欣慰 。针对防疫过程中遇到的细节问题,有关部门从防疫规定层面及时给出回应,且鉴于婴幼儿的生理特征和人伦情感的需要,以及从缓解医护资源压力等角度综合考虑,尽力创造条件让所有需要隔离的婴幼儿避免与父母分离,是全社会的期待 。方舱医院“亲子”收治模式的开启,就是对这份期待的积极顺应 。
应看到,婴幼儿感染者是疫情下最特殊的一个群体 。他们小小年纪就遭受了病毒的侵扰,本应得到最好的呵护 。而父母是婴幼儿最坚固的避风港,他们在基本生活和精神情感上都严重依赖于父母的贴身照顾 。
虽然从防疫规定的角度,感染者应当与非感染者隔离,但考虑到婴幼儿群体的特殊状况,保障阳性感染幼儿可以在父母的陪护下一起接受诊治,却符合世道人心和最基本的人道主义要求 。
防疫工作千头万绪,每个群体的需求也往往千差万别,这给防疫的科学性、精准性、人性化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但尽可能维护好最基本的民生需求,托起那些最弱势群体的底线保障,却是无论如何都应该坚持的 。
疫情常态化防控以来,国家层面始终强调,要着力保障好防疫期间居民的正常医疗服务需求,要杜绝防疫政策的“层层加码”,要“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都是对基本底线的重申 。而像婴幼儿感染后能不能得到最妥善的照料,能不能最大程度减小父母的担心,同样归属于这一范畴 。
当前,新一轮疫情蔓延全国多地,防疫形势严峻复杂 。在此背景下,保障好最基本的民生需求,尽量减少防疫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显然变得更具挑战 。但愈是在最艰难的时候,也愈发显现出坚持的可贵 。
随着防疫的持续进行,社会也更加期待,哪怕是在防疫最吃紧之时,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防疫政策的人性化底色,以及各方呵护好最基本民生需求的努力 。能否顺应这一期待,关系到社会对于防疫政策的认同和支持程度,理应引起重视 。
“亲子”收治模式的开启,让每一名婴幼儿感染者都能免于和父母分离 。其更大意义或在于,再次让人看到了防疫工作在遵循既有规定与人性化通融之间进行合理取舍的可能性 。其合乎人性和常识,顺应民之所盼,也反映了防疫政策所内嵌的弹性空间和灵活调整、优化的能力 。
防疫还在继续,我们或许还会面临一些新的问题,以及一些新的民生诉求 。但只要秉持直面态度,始终把“保基本民生”放在重要位置,坚持科学防疫,尊重常识和民情民意,防疫政策就能不断优化,顺应好社会期待,真正做到“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