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菁菁|84%的孩子上学憋便,你知道背后的原因吗?( 三 )


“在厕所里,是人最放松的时候 。而我们的孩子在厕所里,却是最紧张的时候 。冲过去,忍住,捏住鼻子,排着队,赶紧上,上完又要冲回去上课 。”
武洲认为,要改变学生在学校不愿上厕所的问题,不是简单的安个门,换个便器,贴个墙砖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性的教育问题 。
目前,“我们已经关注到了青春期教育、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但是排泄教育其实不太会提,可能大人也没有这个意识,告诉孩子不要憋便、不要憋尿 。”李菁菁认为,可以让科普进校园,通过宣传、展览,如广播站进行卫生普及等 。
武洲也是厕所文化和厕所科普的推崇者 。他认为,学校厕所的治理,应该由厕所专家、科普老师、投资企业、儿童疾病专家和校长等各方共同参与 。
“社会公德教育、素质教育、青少年疾病教育、产品教育、科普教育,全部都可以放在厕所文化 。”孩子学会打扫厕所,能够培养孩子的公民道德 。儿童疾病专家能够教孩子们观察自己的排泄物,从而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
然而,目前厕所文化和科普推广,在到达学校校长层面时最难往前推进 。“在一些学校调研厕所或者访谈时,我感觉最大的难点在校长这儿 。校长们是最后一个决策层,如果这个决策层不考虑这些问题,这个事就完了 。”武洲说,厕所已经不再是最初的给排水系统,不是找个设计师,拉个装修队就完事了 。
“在实际管理者的心中,还是没有把厕所问题提到高度 。常言说吃喝拉撒,老祖宗把吃喝和拉撒放一起,就说明拉撒有多重要 。这是人活着的根本,为什么砍掉一半?”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iFeng教育”(ID:edu__iFeng),作者徐建凤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

  • 学生
  • 学校
  • 教育

【李菁菁|84%的孩子上学憋便,你知道背后的原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