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性|花了10年把儿子养成抑郁少年之后,博士妈妈的逆向救赎( 二 )


文章图片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 , 终于同意老师开始说的 , 想要“搞定”孩子 , 不如先“搞定”自己 。
孩子除了天性部分 , 很多行为模式源自后天养育中的塑造 , 孩子多半只是在父母为原件基础上的复印件 。
未曾成长的父母 , 或者说对自己内在的关系模式没有觉知的父母 , 常常会无意识中把原生家庭的关系模式带到亲密关系和亲子养育中 。
这就是心理学上常说的代际传递或强迫性重复 。
要么己所不欲 , 勿施于最亲之人 , 
要么尽管己所不欲 , 却反而会施于最亲之人 。
天性|花了10年把儿子养成抑郁少年之后,博士妈妈的逆向救赎
文章图片
无意识中会以自己的好恶为标尺去要求或对待最亲近的人 , 希望对方好己所好 , 恶己所恶 。
甚至可能还是在“一切为了他好”的主观意识表现下 , 用自己或逞强或示弱的方式去控制或要求对方 。
竭力想去让对方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成为自己喜欢或期待的人 。
究其根本 , 大概也只是希望自己能感受到对方的爱 。
一个人 , 无论生理年龄多大 , 若内心未曾成长不够成熟 , 感受到的爱大概始终是不够的 。
安全感也始终不够 , 无法把自己和对方都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  。
要互相纠缠捆绑一起去应对本能中恐惧的一切 。
天性|花了10年把儿子养成抑郁少年之后,博士妈妈的逆向救赎
文章图片
“宝宝爱妈妈 , 宝宝会乖 , 
妈妈你别生气“
儿子10岁 , 我开始踏上成年后的内在自我成长之路 , 去接受团辅 , 个体咨询、工作坊等 。
结果也确实在“搞定”自己的过程中 , 逐步达成了“搞定”孩子的初衷 。
某次个人体验中 , 记得老师又一次引导我抛开道理 , 放松自己 , 让内心自由的去体验 , 去分辨那些情感 。
那次一下子浮现出一些记忆深刻的画面......
记忆中的那个小小的儿子 , 无数次的用小小的手努力的把自己的耳朵眼睛扯起来鼻子压下去 , 竭力的扮成小猪脸 , 仰起脖子给妈妈看 , 嘴里奶声童声的说着妈妈你要笑 。
天性|花了10年把儿子养成抑郁少年之后,博士妈妈的逆向救赎
文章图片
那个孩子无数次的用力抱着妈妈的腿 , 对妈妈说:
“宝宝爱妈妈 , 宝宝会乖 , 妈妈你别生气 , 妈妈你要笑 , 妈妈抱抱 。”
而他对面的妈妈 , 无数次的板着脸硬着声教训他:
“这做的不对 , 那做的不好;
你看XX做的比你好 , 真希望我是XX的妈妈;
你表现不好 , 都是你惹妈妈生气了;
因为你做错了所以妈妈不开心;
你把什么什么做好了妈妈才爱你;
你得先承认错误妈妈才能抱你;
你今天不乖所以没有睡前故事......”
无数次的把自己的疲惫和挫败都无意识的发泄到孩子身上 , 对他满脸满怀的爱的表达和渴求不予回应 。
那个孩子 , 从一个无限柔软无限爱的婴儿 , 变成了一个冷淡抑郁孤独的儿童 , 体验到孩子的情感 , 充满着不安、恐惧、委屈、不解、焦虑、失望、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