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树心一个心 如何完全消除忽心( 三 )


立志不是一蹴而就容易的事 。孔子是圣人啊 , 也曾讲过:我15岁开始志于学习 , 到了30岁才真正立定志向 。立者 , 志立了 。后来到了70岁达到了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 也就是志向之宏大已经没有界限的束缚 。立志是人生的头等大事 , 必须要时刻重视 。志向 , 好比是一个人精气神的核心、人的的性命、树木的根、水的源头 。源头被堵住了 , 流水就没有了 , 树根不培植灌溉 , 树木就会死 , 人要是没命就会死去 , 志要是不立定神志就不昏暗混沌 。想要成为君子 , 就应该无时无处无刻不以立志作为自己最重要的事情 。眼睛所看到的 , 没有别的 , 只有自己志向所在;耳朵所听到的 , 也没有别的 , 只有自己志向所在 。就象猫抓老鼠 , 鸡孵蛋一样 , 精神心思完全专注 , 而不知有其他 , 当志向立定之后 , 一个人的神气自然精明 , 天理自在心中显现 。一有私欲便能知道 , 自然不会容它住下 。这样凡是有一点点私欲起来 , 就反思志向不坚定 , 这样私欲便退去;听到一点点客气动起来 , 就反思志向不坚定 , 客气便消除 。或怠心生起的时候 , 反思自己志向不坚定 , 怠心就会消除;忽心生起的时候 , 反思自己志向不坚定 , 忽心就会消除;躁心生起的时候 , 反思自己志向不坚定 , 躁心就会消除;妒心生起的时候 , 反思自己志向不坚定 , 嫉妒之心就会消除;忿心生起的时候 , 反思自己志向不坚定 , 忿恨之心就会消除;贪心生起的时候 , 反思自己志向不坚定 , 贪心就会消除;傲心生起的时候 , 反思自己志向不坚定 , 傲心就会消除;吝心生起的时候 , 反思自己志向不坚定 , 吝心就会消除 。这样没有一刻不是在观注自己的志向 , 没有一件事情不是在观注自己的志向 。这样反思省察志向的功夫 , 就是在去私欲 , 有如大火烧毫毛一样容易;有如太阳一出来鬼怪就消失一样自然 。
以前的圣贤之教 , 都是与时俱进的 , 虽然各不相同 , 但其核心大都一样或差别不大 。《尚书·大禹谟》说“惟精惟一” , 《周易·系辞》说“敬以直内 , 义以方外” , 孔子说“格致诚正 , 博文约礼” , 曾子说“忠恕” , 子思谓“尊德性而道问学” , 孟子说“集义养气 , 求其放心” , 虽然每个人各有自己的说法 , 也不可能勉强他们相同 , 但其核心理念都是一样的 。为什么呢 , 就是因为天理都是一样的 。天理是一样的 , 那么获得天理的心就是一样的 , 获得天理的心是一样的 , 学问就是一样的 。其它的不同的学说 , 都是偏离的正道的学说 。
后世之人的大弊病 , 主要就是在于没有立下志向 , 所以我今天特地的讲出来 , 中间字字句句都是立志 。人一生的学问 , 只是这个立志而已 。若要说是精一 , 则字字句句都是精一;若要说是敬义 , 则字字句句都是敬义的功夫 。其与“格致”、“博约”、“忠恕”等说 , 无不吻合 。如果能真心的体会 , 然后才会真正相信我讲的并非虚妄 。